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是学生“假装学习”.doc

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是学生“假装学习”.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是学生“假装学习”

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是学生“假装学习”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是学生“假装学习””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是学生“假装学习” 2016-09-06 当代教育家 我们开始深度观察学情,发现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假装学习”,这是一种“表演”的新变种。在你来我往的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在“假装学会”“假装投入”“假装满足”“假装合作”??一切的表象看上去很美但和真正学习无关。 学生参与度高了,却是在“假装”学习 没有人会欣赏那种矫情做作的“表演”。特别是公开课,表演意味浓厚的课足以让观课老师鸡皮疙瘩掉落一地。慢慢的,在评价声讨的热浪中,老师知道课堂教学真诚的重要性,即便一时半会儿无法戒除表演的欲望,或者有时候确实需要表演,也相对自然了。 老师是成年人,趋利避害改得快。当教师这一头没什么可观时,我们很自然把注意力转移到学生上。所以,近来看到的评课,更多关于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描述。课堂评价经历了从“重教师”到“重学生”的可喜转变。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的质量,学习的状态,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评价参照,我们也从学生的改变上找到了教学进步的自信。 学生是未成年人,改变的比成年人更快。这点,没有人怀疑。而改变的背后,有没有不变的支撑呢? 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开始深度观察学情,发现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假装学习”,这是一种“表演”的新变种。在你来我往的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在“假装学会”“假装投入”“假装满足”“假装合作”??一切的表象看上去很美但和真正学习无关。 假装的动机很明显,可能是为了配合教学进度,为了取悦教师,也可能是长期在无效的教学中习得了一种类似学习但绝非学习的方法,多次反复已经成为习惯??假装的后果让人不寒而栗,一旦进入假装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属于空耗时间且毫无进展,学生离开学校后依然无法独立,无法自学。要知道“离开学校后所拥有的才是真正学到的”。一句话:如果只是在“假装”,课堂教学就是贻害其终身。 假装学习究竟是什么? 从一个故事来认识。 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最喜欢讲述的“普朗克司机的故事”。普朗克是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得奖之后,他每天奔波于各个学府及社交场合,演讲他的理论。讲了一段时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听得熟烂。就对他说:教授呀,你每次都讲一样的内容,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动的。我都听熟了,这样吧,下次到慕尼黑,就让我替你讲吧,你也歇一歇。普朗克同意了。于是慕尼黑的演讲台上是司机,而普朗克坐在车里。司机登台,对一 群物理学家,洋洋洒洒的大讲一番。讲得跟普朗克一样,非常完整的内容。演讲后一个教授请教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听完问题,司机笑说: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这样吧,我让我的司机回答一下。 查理·芒格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另一种是表演。许多人,并没有掌握什么知识,而是像普朗克的司机一样,只是学会了“表演”。这样的表演,就是假装在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假装学习”呢? 事先明确一个观点:“教”不等于“学”,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一直把砝码移向“教”,沉甸甸的“教法”研究结果撬起轻飘飘的“学法”研究空缺。当我们把“教会”和“学会”划上等号的时候,“假装学习”就成为必然。当然,“假装”的原因是多样且综合的,无法单纯推给一个方面。借鉴法国学者安德烈·焦尔当的《学习的本质》,我们谨慎地从课堂教学方式上做思考辨析。 1 传统的讲授法,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 先看课堂教学中最为传统的讲授法。教师传递知识、信息,学生的学习就是简单、机械地记录和接收。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的获取是通过一个随时待命的、空白的、始终专注的大脑来进行,学习结果等同于教师传递的直接结果。这里,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仅有信息的发出和接收的线性关系,所以很容易滋生“表演”:侃侃而谈,将知识信息复述地完整周全。 这样的“表演”很容易让教师产生“学习结果圆满”的错觉,给予表扬也就是鼓励此类“表演”。在多次的“刺激——反应”后,“不懂装懂,记清楚就行”成了学生实质上学到的“本领”。我们发现很多课堂强调“认真”“专心”,究其深层原因:讲授教学需要依托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这样的“假装学习”,成为学生的必备基本功。 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课堂互动时,分析文本能口吐莲花。什么“首尾呼应”“点明中心”“移步换景”等专业术语运用自如,教师不断表扬肯定,其实,这都是源自教师的信息,学生只是复述而已,真要追问,一头雾水,这就是最为典型的“假装学会,真在表演”了。 2 学生在“训练”下,形成了条件反射 第二种是建立在“训练”基础上的教学,目前相对流行。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对“实践”一词的过热推崇,让“训练”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训练方式的研究,训练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