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I唐代文学授课大纲.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唐代文学授课大纲

唐 代 文 学 概述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景象 唐诗的重大发展 1、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1)诗歌创作成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2)宫廷文学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庶族文学所代替。 2、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的扩展。 (1)强烈追求“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热烈向往建功立业的不平凡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豪迈、向上的气魄,即“盛唐气象”。 (2)反映人民生活疾苦,针砭时弊,对现实具有较强的批判力量。 宋代学者洪迈《容斋随笔》:“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词寄咏,略无隐避。如白乐天《长恨歌》及讽喻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3、艺术风格与流派的的多样化。 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1)诗体的完备。 (2)诗歌意境的开拓与创造。  A、“风骨”与“兴象”的审美追求。 B、“盛唐之音”的美学境界。 (3)艺术技巧更趋成熟。 A、逆挽法。 B、更熟练地运用艺术的辩证法来抒情写物。 C、通过打破时空界线营造意境。 (二)小说、词、散文的发展与成熟。 1、唐传奇:源于六朝志怪,开始受志怪的影响很显著,以后渐渐脱离了六朝志怪那种记录奇异传闻的性质,而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标志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它的极盛时期是在中唐。 2、词:最初孕育于唐代繁华城市中罗列的歌楼妓馆,是歌妓们演唱的小曲,所配合的音乐是唐代新兴的燕乐。为了适应乐曲的需要,渐渐形成句子长短不齐而有规定体制的文字格式。中唐以后,有些著名的文人也参与了词的写作,到了晚唐,则出现温庭筠这样大量写作词的文人。五代十国时期,文人词已经很兴盛。 3、散文:“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一是一种儒学复兴运动;二是一种文体改革运动。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较为宽松的政治背景 (1)地主阶级的庶族阶层在政治、经济上的发展。 (2)统治者思想较为开明且爱好文艺。 繁荣发达的经济基础 (1)《资治通鉴》卷216(唐鉴卷327)载:开元25年,“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资,桑麻翳野” (2)鲁迅:“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不算弱。例如汉人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鸵鸟,则办法直前无古人。……汉唐虽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绝不介怀。”(《坟.看镜有感》)) 开放活跃的文化氛围 (1)儒、道、佛三家思想杂陈。 (2)任侠风气的兴盛。 诗歌形式的发展 唐代科举制度对文学的影响 《全唐诗.序》:“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事于六义之学,以为进身之阶,则习之者固已专且勤矣。而又堂陛之赓和,友朋之赠处,与夫登临宴赏之即事感怀,劳人迁客之触物起兴,一举而托之于诗,虽穷达殊途,悲愉异境,而以言乎滤写性情,则其致一也。” 三、唐诗发展的分期 初唐:唐初---玄宗开元初(618—713年) 盛唐:开元---代宗大历初(713—766年) 中唐:大历初—文宗大和九年(766—835年) 晚唐:文宗大和九年—唐末()835—907年    第一章 初唐诗歌 初唐诗坛的文学思想倾向 绮靡的风气依然很盛。代表人物为上官仪。 出现追求情思浓郁与气势壮大的新倾向。表现于“四杰”的作品。 陈子昂风骨兴寄说的提出:反对内容空虚,采丽竞繁的形式主义诗风;主张文学要有兴寄,反映生活,推崇汉魏风骨;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 初唐宫廷文人及律诗的完成 1、宫廷文人集团:有太宗朝的虞世南、许敬宗;高宗朝的上官仪;武后时的“文章四友”(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中宗时的宋之问、沈佺期等。 2、杜审言 杜甫曾称引李邕对审言的评价:“钟律俨高悬,鲲鲸喷迢递。”(《八哀诗》)。 明人许学夷称其为“律诗正宗”(《诗源辩体》)。 其在江阴任职时所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曾被明代的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诗薮》):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3、宋之问、沈佺期 (1)对律诗发展的贡献:完成律诗的体制和扩大律诗的影响。 一方面,他们完全避免了五律中的拗涩之病,另一方面,他们又进一步推进了七言歌行体律化的过程,截长挈短,使之趋于凝炼和完整,脱胎为较为严格的七律。 (2)创作实践 :五律如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又如沈佺期的《杂诗》其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