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急救医服务体系
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 焦雅辉 2006年11月18日 急救医疗服务 院前急救:急救中心(站)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院内急救:医院急诊科 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服务能力重要标志 体现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 一、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及现状 发展进程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 大中城市出现了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机构——救护站 80年代以后,快速发展时期,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为一体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模式 1980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急救站和急救分站的任务、设置原则及组织管理,城市建立医疗救护网。 许多城市逐步建立了急救站和急救分站,对急危重症患者和意外灾害事故伤员实施现场急救和转运。 1987年,卫生部《关于加强急诊抢救和提高应急能力的通知》 对各级急救组织提出了通讯灵敏、指挥有效、抢救及时、减少伤亡的工作目标。 1994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一级医院设立急诊室,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急诊科 1995年,《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的组织、灾情报告、现场医疗救护、伤病员后送、部门协调、培训和医疗救护队基本装备标准等。 1987年,卫生部、原邮电部开通了120急救呼叫专线电话 2004年,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罗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 现状 截至2005年 急救中心(站)141家 医院18703家 急救、急诊诊疗?人次 院前+院内 北京(2005年以前) 单纯院前 上海、天津、武汉、杭州 效能原则,反应灵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人群医疗急救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被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模式 依托于医院 重庆 单纯指挥 广州 联动(120、110、119、122) 南宁 2003年非典 传统传染病,新发传染病 30余种新发传染病,我国?1/2 2003年SARS,2005年禽流感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 自然灾害 国际恐怖事件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 114亿国债资金(11亿紧急救援中心建设) 几年时间建立医疗救治体系 2003-2004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救治机构 医疗救治信息网络 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 医疗救治机构 急救机构 传染病医院 职业中毒、核辐射救治机构 后备医院 急救机构 紧急救援中心 医院急诊科 院前-院内急救网络 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紧急救援中心 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指挥、调度急救资源 现场急救、转运、途中监护 经授权指挥、协调医疗急救资源(紧急状态)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0、110、119联动 急救网络:紧急救援中心-综合医院急诊科 紧急救援中心:院前急救、指挥、调度 综合医院急诊科:医疗救治,伤病员现场急救和转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平战结合 防治结合 中西医结合 统一管理 地市级应急卫生救治队伍(不少于20人) 省级应急卫生救治队伍(不少于50人) 国家应急救治专家库 专业组: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现场处置、紧急转运、医疗救护、卫生防护等 培训基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队伍培训、演练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信息属地化、覆盖全行业 统一模式、统一标准 信息共享 国家、省、地市三级医疗救治信息平台 辖区内所有医疗资源,静态的、动态的 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 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国债资金1.98亿元用于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二、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 医疗救治机构基础设施落后,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短缺 医疗救治机构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东西部、城乡差距 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力量分散 医疗救治体系内部之间及与其他卫生体系(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 院前急救 长期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体现不出公益性 服务半径过大,反应时间过长 急救不急 整体水平不高,现场急救欠缺,过多转运 人员流失 急需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 院内急救 院前——院内衔接,“绿色通道”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设备老化 人员流动性大 三、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思路 据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