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育思想
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思想 近代中国的教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与西、旧与新、传统与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冲突和交融的历史。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及此后西方列强的步步进逼,使中国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历史也由此发展到现代阶段。本章主要介绍张之洞、蔡元培、陶行知以及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回国后,陶行知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之聘,担任教育学教员,后为教授。次年又担任教务主任兼教育科主任。1921年9月,南高师并入东南大学,他继续担任教育科主任。同年冬,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陶行知担任了该社的主任干事,1923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地提倡和推动平民教育运动。陶行知在推行平民教育时,主要关注的是农民或者说乡村的教育问题。1927年,他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师范学校。1930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政府下令查封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也受到通缉而被迫逃亡日本。1931年春,陶行知回到国内,在上海发起“科学下嫁”运动。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市郊大场孟家木桥创办了“山海工学团”。他认为“工学团”是中华民族的救命圈,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1933年9月,陶行知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华普及教育促成会”,并在1934年创办了《生活教育》半月刊,阐述其生活教育思想和普及教育的主张。 * 一、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一)张之洞的生平及政治思想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别号香岩居士,晚年称抱冰老人,死谥“文襄”,直隶(今河北)南皮人。是后期洋务派的重要首领。 张之洞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16岁以乡试第一名中举,同治二年(1863年)参加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三名”(称“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自此步入仕途。同治六年(1867年),张之洞被派往浙江,担任乡试副考官,这是他的第一个官职。同年八月,就任“湖北学政”,开始主管一省教育,任内于同治八年(1869年)在湖北武昌创建了“经心书院”,并积极整顿湖北学风,奖掖真才实学,成绩显著。此后,历任“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成为清廷举足轻重的地方大员。在督理地方期间,张之洞尤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创办了一批著名的书院和新式学堂,并大力提倡留学教育,对中国地方教育的发展和近代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其著作由许同莘编为《张文襄公全集》。 (二)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此一思想在他的代表作《劝学篇》中有系统的论述。他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所谓“中学”, 张之洞认为主要是《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等,这些学问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和基础,应当放在首位。他说:“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言,考史以通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益而无害” (张之洞:《劝学篇·内篇。循序第七》)。所谓“西学”, 张之洞将其归纳为“西政”和“西艺”两个方面,其具体内容是:“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 (《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由张之洞概括总结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导了清末教育的发展。 2、重视教育,兴办学堂,培养人才 张之洞认为“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 (张之洞,刘坤一:《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引自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上册)第59页)。他考察西方各国强盛的原因,也得出结论:“西国之强,强以学校”。? 3、改书院为学堂,推行新学制,废科举 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上书清廷,提出改经心、两湖书院为学堂。书院改为学堂后,除经史外,增加了许多“西学”课程,涉及天文、地理、测量、化学、博物学、算学、格致、制造等门类。张之洞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与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这是他对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大贡献。 对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张之洞也功不可没。张之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