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与中国《色谱》之父.
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与中国《色谱》之父
——中国色谱网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卢佩章院士介绍
在国内外色谱领域享受盛名的《色谱》杂志创办于1984年,其创始人正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科学家、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卢佩章院士。卢院士首开中国高效色谱研究之先河,在中国色谱领域“戎马一生”,毕生致力于以色谱为主的分析化学研究,开展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理论、新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色谱人才的培养、色谱研究基地的创建、色谱学科的对外合作及交流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研究篇·回首色谱人生路,荣获奖励无数
卢佩章院士于1925年10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籍福建永定。卢院士生在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少年时饱经忧患,1938年杭州沦陷,当时只有13岁的他眼看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家乡,无比愤恨,不得不随家流亡到重庆,并于1942年在重庆清华中学学习,从此开始了他在祖国大西南求知、求学的生涯。
卢老先生的父亲卢公恒早年曾留学日本,一生厌恶官、商,受父亲影响,卢佩章院士从小就立志长大献身科学,走科技报国之路。后来,他在边工作边自学的环境下,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在校期间又得到了汤腾汉教授、黄衡禄教授、李国镇教授的亲切教导,培养了他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1948年在同济大学毕业后,卢佩章先生留校任助教。194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卢先生怀着科技报国的热情,放弃了同济大学助教职位,奔赴百废待兴的东北,走进了当时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
当时,“色谱”对很多科学家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由于建国初期国家亟需完成从煤里制取石油这一国民经济急需的科研任务,卢佩章先生在承担了其中水煤气合成产品的分析任务后,完成了“熔铁催化剂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及化工产品”项目任务,并荣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在此项工作中,为了克服原始低温分馏方法分析速度慢、周期长的不足,卢佩章开始了色谱分析化学的研究,从此与“色谱”缘定今生。
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气相色谱研究还是空白的条件下,卢佩章先生和他的研究小组经过几百次的试验和摸索,终于在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设计出我国第一台体积色谱仪,使分析石油样品的速度由原来的30多个小时缩短到不到1小时,而且所用样品量仅是原来的千分之一。这项技术迅速在全国石油化工企业普及应用,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1954年,卢先生首先把气—固色谱法的体积色谱成功用于水煤气合成产品的气体组分分析;1956年,卢先生领导开展气液色谱法取得成功,并用于石油产品分析;1957年,卢先生等成功研制出了“5701型色谱担体”,后又改进为“6201型硅藻土担体”,由大连红光化工厂生产。/Article/60458-1.shtml
与此同时,卢佩章先生点燃了中国色谱学科研究的“星星之火”。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先后开展了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理论、新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刚刚30岁的卢佩章做了我国第一篇气相色谱研究的学术报告;1959年建国10周年之际,作为新中国的一项科学成果,卢佩章在前苏联第一次色谱分析报告会上做特邀学术讲演,这个报告被苏联人编撰到色谱学专著里,随后又被德国翻译发表。 卢佩章先生的色谱研究,开创了中国科技界一门崭新学科,并和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我国国防事业的需要下,卢佩章先生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向国防工业。
60年代初期,在前苏联专家撤走,我国制造原子弹最困难时期,卢佩章先生的科研小组在承担测定金属铀235和铀238同位素中气体杂质的科研课题后,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原子能工业应用的气相色谱研究,创建了固体中痕量气体的色谱分析,准确地测定出金属铀235和铀238这两种同位素气体杂质的含量,并从扩展到工厂实际出发,为设计新工艺流程提供了一套核原料中腐蚀气体的分析方法,保证了我国自己生产纯净的适于裂变的合格铀235,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63年,在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79号密闭舱气体分析的紧急科研任务中,卢佩章先生的科研小组深入现场调查和实验,克服重重困难,通过方法研究、仪器试制和现场反复考核,将色谱技术应用到潜艇密闭舱中,研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用色谱仪,以迅速、连续净化密闭舱中的气体组分,确保潜艇人员在水下长期作业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需要。
同期,为满足先进可靠运载火箭武器系统中制备高纯液氮燃料,卢佩章先生组建了超纯气体分析组,开始了长达20年的科学探索工作。他们成功研制出了当时国际上仅少数国家才能生产的新型吸附剂--分子筛,并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