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高度考2..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高度考2.

论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高度 祁 海 宁 2007年9月 内容提要: 南京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杰作。1856年此塔被毁后,留下了众多谜团,塔高问题即为其中之一。有关大报恩寺琉璃塔高度的历史记载虽然很多,但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2007年,大报恩寺琉璃塔重建工作在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进入了实施阶段,塔高问题对于重建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现有史料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提出“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的历史记载是最为可信的数据。同时,结合南京考古新发现的明代古尺实物,对塔高按照现代尺度进行了换算,结果为塔高77.55米。作者希望,以此对江苏省及南京市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工作有实际的帮助。 作者简介: 祁海宁,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期在南京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现为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南京明代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暨琉璃塔复建工作开始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担任该项考古发掘工作的领队。 论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高度 祁海宁 明成祖朱棣于南京聚宝门外古长干里兴工修建的大报恩寺琉璃塔,以其高耸入云的宏伟建筑规模、遍体琉璃的华丽装饰艺术独步古今,“雄丽甲海内”。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之变”期间,此塔不幸被炸毁,导致这一古代建筑杰作不复睹于今世。此塔的消失不仅留给后人无尽的遗憾,同样也留下了众多谜团,塔的高度即为其中之一。 有关大报恩寺琉璃塔高度的历史记载很多,不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07年,大报恩寺琉璃塔重建工作在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进入了实施阶段,塔的高度问题对于重建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立足对现有史料进行梳理,结合南京考古新发现的明代古尺实物,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对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塔这一百年盛举有所裨益。 关于琉璃塔的高度迄今主要出现过三种观点:即“二十四丈说”、“三十二丈说”,和英国人提出的“约260英尺说”。下面我们一一加以分析: 二十四丈说 目前发现最早涉及塔高二十四丈的记载出于明人盛时泰。盛时泰为南京上元人,明嘉靖间贡生。撰有《 金陵人物志》、《金陵纪胜》、《牛首山志》、《栖霞小志》等。他所作《报恩塔赋》是描写琉璃塔的三大名篇之一。其中写道:“崇基诡制,巨构殊形。高踰三八,数迈径三,非寻丈也。”该赋中所说的“高踰三八”和“数迈径三”是指琉璃塔的高度超过二十四丈,而塔高超过塔(底层)直径的三倍。 而以更为准确的数据加以记载的是明人顾起元。他所作的《客座赘语》是一部反映明代中后期南京都城风貌的重要历史文献。该书卷七有“报恩寺塔”专条: “大报恩寺塔,高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地面覆莲盆,口广二十丈六寸,纯用琉璃为之,而顶以风磨铜,精丽甲于古今。……至万历庚子中,其贯顶大木朽蚀者半,金顶亦欹斜矣。雪浪洪恩慨然谋正之,身自募化,凡得金数千。架木易其贯顶之木,又斥其余赀修塔廓,焕然顿还旧观矣。余尝为文记之。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记载:首先,《客座赘语》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这是目前发现以精确数据说明琉璃塔高度的最早记载。其次,此条中顾起元自述曾为报恩寺僧人雪浪(字洪恩)重修琉璃塔之事写过一篇记,说明顾起元对此塔重修的过程有相当程度的了解。雪浪重修琉璃塔的目的是更换塔顶的贯顶大木,并且解决塔顶倾斜的问题,此项施工必然要求对塔的高度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因此顾起元在撰写该文的过程中应该接触到了塔高的真实数据。 葛寅亮的《金陵梵刹志》比《客座赘语》晚十年成书,但由于该书全面收集、整理了南京地区历代佛寺的相关资料,尤其是明代许多第一手材料,因而备受学者重视。该书第二卷《钦录集》收录了一条宣德三年六月十六日负责大报恩寺工程的御用监太监尚义给宣宗皇帝的奏报。在此奏报末尾,尚义将报恩寺几乎所有建筑的尺寸附列于后,供皇帝审阅。其中既有金刚殿、天王殿、大殿、藏经殿等主体建筑,又有厨房、库房等附属建筑的高度和进深尺寸,极为详细。其中对琉璃塔的记载为:“宝塔丈尺:宝塔一座,九层。通高地面至宝珠顶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地面覆莲盆,口广二十丈六寸。” 这一段记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出于管工大臣给皇帝的奏章,各建筑的丈尺直接来自建造人员,而且奏报时必然经过了反复的核对,因此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将这条记载与《客座赘语》中的记载比较,两者作者不同,信息来源不同,但是有关琉璃塔的数据分毫不差,足可互证。 除此之外,“明代四大高僧”之一释德清十二岁南京报恩寺听习《法华经》永乐十二年《御制大报恩寺左碑》的碑文中亦曰:“……南京聚宝门外有寺旧名长干,吴赤乌之岁所建。历世既远,兴替相因。宋真宗时改寺额为天禧。”可见天禧寺之名源自宋真宗天禧年间,自宋至明一直有定论。 四、“宋太祖乾德年改为慈恩旌忠寺。元顺帝火毁。”而《至正金陵新志》卷十一对此记载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