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之二.doc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雷雨》教学设计之二

《雷雨》教学设计之二 课题:18、雷雨 授课时间:2004.3.2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