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doc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了解微生物育种的基本技术。 [重点与难点]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遗传突变的物质基础 一、什么是遗传与变异 遗传: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通称为遗传。保持物种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是物种存在依据。保证了种的存在和延续. 变异:是子代与亲代间的差异。可遗传给后代,是物种发展,进化的依据。推动了种的进化和发展。 微生物特性的改变不一定都是变异,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的表型变化是不遗传的。不是变异。 表型(phcnotype):是指遗传特性在—定环境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微生物变异发生最快、迅速、常见。不一定都是变异或都能遗传。 突变:是遗传物质核酸(RNA,DNA)中的核苷酸顺序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合段发生改变,而引起遗传性状改变) 包括: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微生物主要是基因突变。 二、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从孟德尔的粒子到DNA双螺旋结构 1865(1866)年: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 分离、自由组合规律 1893年:Overton 发现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1900年:重新发现孟德尔定律,建立遗传学。 1901年:发现X染色体。 1902年:建立细胞遗传学。 1903年W.S.Sutton,染色体的遗传行为与性状的遗传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 1905年:Wilson 发现性染色体 1905-08年:发现连锁基因。 1906年:提出性染色体。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提出基因概念。 1910年:摩尔根(Morgan)建立基因学说。 1913年:减数分裂与孟德尔定律联系起来。得到正确解释。 1910-27年:连锁互换。 1935年:电镜问世。 20世纪40、50年代, 3个典型实验: 1944年:肺炎双球菌转化。遗传信息物质是DNA,核酸水平 1952年:Watson Crick 提出DNA结构。 1953年:Hershey和Chase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T2,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953年:Fraenkel—Conrat和Singer的烟草花叶病毒重组实验证实了RNA也是遗传物质。 1957年—58年:DNA半保留复制。分子遗传学和分于生物学。 1960年:体细胞融合技术。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除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染色体DNA和染色体外DNA。 1、DNA在原核微生物中的存在方式 原核微生物细胞最大的特点:无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染色体DNA处于核区,无组蛋白,近年来发现细菌染色体DNA也与类组蛋白的碱性蛋白相结合。几种原核微生物染色体的物理特性见表8—1。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外DNA主要指质粒。 2.DNA在真核微生物中的存在方式 真核微生物DNA分为核DNA和核外DNA。核DNA即染色体DNA,与组蛋白结合构成具合染色体。组蛋白已发现有4种:H2A、H2B、H3、H4。每种组蛋白各有2个分子与DNA形成核小体。组蛋白有保护作用(DNA),影响DNA基因的表达。核外DNA主要为线粒体DNA、质粒DNA等。酵母菌DNA的主要存在方式见表8—2。 三、基因和性状 (一)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由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于1909年提出来的.他用“基因”这个术语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有较明确的概念。“基因”是一个具有遗传因子效应的DNA片段,它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二)性状与基因表达 性状是构成一个生物个体的结构、形态、物质和功能等各方面特征的总称。基因决定性状,性状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基因:分为调节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3大类。 结构基因:是细胞结构、组成及完成细胞功能所需的蛋白质等编码的基因。蛋白的表达不仅受结构基因控制,同时也受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冈的调控。遗传信息通过“中心法则”传递。 第二节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 方式: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新组合,即杂交(有性),准性生殖。 原核生物:转化、传导、接合、溶原性转变等方式。 接合是通过细菌间的接触;转化是通过裸露的DNA;转导则需要噬菌体作媒介。 基因重组:两个不同性状个体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遗传分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 一、接合(细菌杂交): 遗传物质通过供体菌和受体菌二个完整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DNA转移和重组。 即:供体和受体细胞直接接触,而传递遗传物质的现象。 (一)、大肠杆菌杂交实验 1946年,莱德伯格(J.Lederberg)和塔图姆(E.L.Tatum)发现。 遗传物质:

文档评论(0)

d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