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doc

《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

昌宁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汇报材料 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 全县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保山市,地处大理、临沧、保山三市结合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级扶贫攻坚县,全县总面积3888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3个,123个行政村,世居汉、彝、傣、苗、回、白、瓦、布朗、傈僳等9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目前全县有小学319所,其中完小126所,初小79所,教学点114个。15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在校中小学生49437人,其中少数民族中学3所,民族小学20所,分别为耈街初级民族中学、珠街初级民族中学、湾甸初级民族中学,卡斯镇芒尾傣族完小;湾甸乡上甸、下甸、大城、小街子傣族完小;柯街镇芒赖村彝族、傣族完小;耈街乡土皮、粟木、阿水苗族、彝族完小;珠街乡谷满、子堂、岔河、羊街、金宝、比此、庆美、珠街村苗族、彝族完小;更戛乡打瓦村苗族完小、勐统镇长山村苗族完小和田园镇勐廷村回族完小。少数民族在校就读学生增加至5459人,其中小学3447人,初中1543人,高中469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11.04%。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昌宁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历来重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做为发展地方经济、增进民族团结、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特别是全国第五次民族教育工作和云南省第四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加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做实各项工作。对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规划、学校用地、校舍建设、教学设备配置、图书配备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十五”期间排除所有危房,在原有土木结构的基础上,建起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师生用房。彻底改善办学基础条件,除正常投入外,每年增加10万元投资,对重点民族村完小进行标准化示范建设。2005年,全县中小学占地面积为1397247平方米,建筑面积398902平方米,3所少数民族初级中学和20所少数民族小学占地面积262724平方米,占18.8%,建筑面积达70573平方米,占17.7%,存书91763册,电教、教学仪器、音、体、美、场地器材基本达标,教学条件、育人环境得到改善,在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使“普九”水平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奠定基础。 2、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县把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加强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对少数民族教师选拔培养在政策上优惠,优先设置特设岗位,2006年,共招聘少数民族教师16人。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民族地区任教,并在学历进修、外出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切实解决好工资、职称、住房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拓宽办学渠道,明确责、权、利关系,在教法、学法上常抓不懈,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全县民族地区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子,使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3、抓好学额巩固成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民族乡镇中小学学额巩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地区中小学学生入学、巩固较为困难,需要县、乡、村和各部门密切配合,特别需要学校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针对存在问题,全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摒弃读书无用论,宣扬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转变家长、学生思想观念,认真贯彻“一纲四法”,对民族特困村完小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办好寄宿制学校。目前,全县半寄宿制民族小学12所,占民族完小总数的60%。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帮助贫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有1071名民族生享受省补助学金,全部民族学生享受国家“三免一补”政策,解除了家长、学生后顾之忧。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巩固率得到提高,大批民族贫困学生得以完成学业。截止2005年底,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4.05%,巩固率99.95%,中学毛入学率106%,巩固率97.96%,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 4、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发展职业技术能力 全县各中小学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抓好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绘画、手工、讲故事、表演、体育活动、民族知识和劳动技能竞赛,把巩固“普九”成果和培训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少数民族贫困户每年至少有1人得到技术培训,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