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的促进
唐卫平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7)
摘要:石鼓书院自宋代以后形成的讲学、学术研究、刻书三大规制,培养了人才,开创了湖湘学派,传播了理学思想,促进了衡阳地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石鼓书院;衡阳地方文化;促进
The Positive Impact of Shigu Academy on Hengyang Local Culture
TANG Weiping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Hengyang ,421007)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石鼓书院教育发展对衡阳地区文化地理格局的影响”(2010YBA025)支持
[作者简介] 作者: 唐卫平(男,衡阳人,1966--)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 联系电话
石鼓书院是儒家在衡阳地区创立的学术、文化、教育中心。在其千年发展历史中,它冲破官学教育“只课不教”的限制培养人才,变革传统儒学的经学教条发展学术,收集整理地方文献史料编辑出版图书,开拓了地方文化, 促进衡阳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一、石鼓书院讲学传道以化官学教育“只课不教”之弊,为衡阳地方社会培养人才
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朝官学教育发展的指挥棒。隋朝统治者大多偏爱佛老而不尚儒术,不甚重视科举取士,学校教育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唐承隋制。从唐贞观武则天起,科举制重科举取士、不重学校育士的弊端凸显出来。武则天崇信佛教而轻视儒学,对学校教育制度进行频繁的变动,任命一些不懂儒学的人担任官学教职,社会上普遍形成重科举、轻学校的风气。士人都以接受学校教育为庸俗粗鄙之事,若遇由州县选送应举的士天宝年间,士人不堪学校读书之苦,追求享乐之风盛行,出现了“以京兆同华为荣而不入学”的局面。唐玄宗为了扭转此风,曾取消了乡贡举人的做法,明文规定不经过学校学习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无奈人心既去,法不责众,即使拘以法律,也无法制止这股风气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由盛而衰,统治者无力恢复和发展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最终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到了宋代,学校教育 “只课不教”之弊愈深,只求科举取士,不求学校育士,以致天下士人知有科举而不知有学问。
南宋理学的兴起要求变革官学教育“只课不教”的局面。理学家要研究与传播其学说,就要摆脱科举制度的束缚,设立学校,自由授徒讲学,培养人才。但官学多近于科举,其弊不可救药,正如朱熹所言:“今日学校科举之害,将有不胜言者,不可以是为适然而莫之救也。”既然官学不能满足学者之愿望,不得不放弃,那么想要高效率地传播理学,培养人才,理学家们独有选择有一定自由度的书院。
石鼓书院悠久的讲学传统使它成为理学家们的首选。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李士真宋仁宗景祐赐额石鼓书院石鼓书院石鼓书院睢阳岳麓、白鹿洞乾道三年(1167),栻围绕《中庸》中和问题展开了反映了元代石鼓书院传播程朱理学,发挥儒学精义之实。
明代石鼓书院学理传播性盛行。王、湛心学的兴起,吸引许多著名的理学家及其门徒到此讲学,使石鼓书院成为王、湛各派的学术大讲坛。明嘉靖中,王阳明的门徒邹守益到石鼓书院讲学,著有《教言二十五篇》,对学生进行“德行道义”的教育。嘉靖年间,湛若水三次讲学石鼓。他九十二岁高龄来石鼓最后一次的讲学内容,有学者考证:“湛若水游南岳甘泉书院,过衡阳,在石鼓书院讲授《孟子》中‘可欲之谓善’一章”。
清代石鼓书院造就的人才难以计数。清乾隆衡阳县令陶易写有《石鼓书院》一诗,描绘了英才荟萃的景象,诗曰:旷代儒风喜未颜,一时讲院尽英才。双流环绕宫墙肃,乔木阴森士气培。祀典已崇新俎豆,诗篇长焕旧亭台。自今游履休嫌忧,绿竹西溪一经开。炳如伍定相咏博学多才麟都是从石鼓书院走向中国大舞台
儒学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波澜起伏的一个过程,以孔子、孟子创立的先秦儒学历经西汉董仲舒的张扬,进入一个历史高潮;至隋唐佛兴儒衰,又至一个历史低潮;再至宋代的儒兴佛衰,再呈全面昌盛之势。儒学在宋代复兴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理学的诞生。在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呈现出革新儒学传统的特点。理学家冲破唐以来“疏不破注”的经学教条,即训诂作疏时完全依照注文诠释,不改变旧注的任何观点湖湘学派的形成则肇始于宋代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起源于北宋末年,形成于南宋。主要创始人是胡安国、胡宏父子和张栻。朱熹最早称胡、张一派为湖湘学者,黄宗羲在《宋元学案·武夷学案》中将胡张定为湖湘学派 正式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1031)至景祐四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