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省如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各省如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上海:推动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
创意产业正成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据了解,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实现总产出5499亿元,实现增加值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高于全市GDP增幅5.3个百分点;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5%。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达到108.94万人。
文化产业已成为上海产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经验:
(1)在坚持主导中形成协同推进机制。政府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成立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宣传、经信、发改、科技、旅游、财政、税务等22个相关委办局参加,形成了在市级层面的协调、推进的格局。
(2)在创新与融合中形成区域发展特色。这些年,上海市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与创意、与金融、与贸易融合,不断形成新兴业态、形成新的产业链,在融合中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也发挥了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了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目前,一批具有较完整产业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浦江两岸加速落地,世博核心地区,徐汇、黄浦、虹口区的滨江地区集聚了一批新的发展基地。
(3)营造规模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环境。上海市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党政部门整合资源、出台政策、集聚人才、配置土地房产等方面的优势,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环境,既发挥龙头企业的规模化优势,又保护中小创业型企业的创新活力。产业基地、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建成首批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80余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一大批产业规模或内容生产影响力居全国的国有企业、民营龙头企业,以及成长迅速的中小企业。
此外,具有上海特点的文化产业结构初见端倪。一方面,随着市民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告和会展服务等在文化服务业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网络文化服务已成为上海文化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金融服务、文化贸易服务等领域也都形成了自己一定的比较优势。
●北京:文化产业领跑全国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设施齐全。拥有众多的出版机构,出版图书占全国近1/2,音像制品占全国1/3,期刊占全国的1/4,报纸占全国的1/5,电影和电视剧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是文化产业的聚集地。
转企改制
2006年9月,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通过转企改制,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参股并控股的文化企业。经过5年摸爬滚打,剧院成功走上了“小木偶、大产业”的产业化道路。剧院改制实现了“四赢”:国家赢,5年实现总收入15738.18万元,实现利润4783.59万元,上缴税金661.52万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观众赢,除了传统的木偶剧,现在的人偶剧、双语剧、课本剧、儿童电影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演员赢,无论是创排新戏还是演出场次的数量都大幅增加,演员的收入达到过去的2倍多;企业赢,5年来,剧院获得多个国家级大奖,净资产增加了4倍。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是北京市探索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增强文化企业发展活力的一个有力印证。近年来,北京市采取“一团一策”的办法,推动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和中国杂技团等四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使之成为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此外,还完成了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和其他14家经营性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
资源整合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态势已初步显现。目前,全市分四批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实现了行业、区县“双覆盖”。中国动漫游戏城、中影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北京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一方面是产业的区域化聚集,另一方面是文化企业走集团化之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北京第二大支柱产业。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
政策配套
北京市率先提出并建立了9大类、27中类、88小类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据了解,北京市以制定实施《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基础,先后出台21个专项文件,形成了以宏观政策为统领,实施细则、行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协调配套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扶持体系。
同时,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累计投入25亿元,支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项目600个,带动了大量社会投资。加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并采取直投、补助、贴息、争取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各区县也建立了相应配套资金,支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