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农村城市化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市化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对我国农村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历年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建立计量模型,并进行检验和修正,最后根据模型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城市化;经济发展;计量模型
截至2007年底,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55.01%,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随着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减缓,吸纳劳动力水平下降,劳动力就地转移面临严峻的考验。大量沉积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弱化城乡二元分割体系,消除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农村城市化,成为我国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外对农村城市化的问题研究较多,在国外较盛行的理论有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弗里德曼的“核心一边缘”理论等;国内研究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农村城市化进行了研究,如人口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与政策的限制、城市化的道路、城市化的量度以及城市化的个案等。本文侧重于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农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模型的实证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2005年我国GDP增速达9.9%,人均GDP达170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43%,而工业化水平为53%,仍然滞后l0个百分点 。但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城市化也呈现出稳定、快速发展的趋势,如城镇人口由1949年的5 765万到1978年的17 245万,再到2000年的45594万人;城镇数量亦不断增加,从1978年到2000年的22年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建制镇数量由2 173个增加到20 000个;城市化水平也由1978年的l7.92%增至2000年的36.09%,年均提高0.83个百分点。尽管我国的城市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种低度的城市化。因此,分析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这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择
本文以城市化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城市化率,即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反映,用Y表示。对于解释变量,首先引入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因为农业的发展是农村城市化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到高级阶段,可以用很少的农民养活大部分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时,城市化水平才能得到显著地提高,这个变量用X1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说明在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加速转移农村劳动力,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本文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计量,用X2表示;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反映国家对于农村城市化的宏观支持,用X3表示;农村中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劳动力比率体现了教育的促进作用: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劳动者的综合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增长与合理配置,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此,也将其作为解释变量,用X4表示。根据选定的影响因素,建立函数关系式:
Y = f(X1,X2,X3,X4)
(二)数据说明
本文收集了1989-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城乡收入差距、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以及农村中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劳动力比率的数据作为样本观测值,见表1:
年份 农业生产总值/GDPx1(%) 地级及以上城市数x2(个) 城乡收入差距x3(元) 初中以上水平劳动比率x4(%) 城市化水平y(%) 1990 26.9 65 823.9 40.41 26.41 1991 24.3 71 992 43.55 26.94 1992 21.5 74 1242.6 44.75 27.46 1993 19.5 78 1655.8 46.5 27.99 1994 19.6 79 2275.2 48.13 28.51 1995 19.8 83 2705.3 49.92 29.04 1996 19.5 89 2912.8 53.25 30.48 1997 18.1 95 3070.2 54.78 31.91 1998
17.3
100 3263.1 55.97 33.35 1999 16.2 107 3643.7 57.4 34.78 2000 14.8 115 4026.6 59.59 36.22 2001 14.1 123 4493.2 61.26 37.66 2002 13.5 133 5227.2 61.79 39.09 2003 12.6 139 5850 62.67 40.53 2004 13.1 140 6485.2 63.33 41.76 2005 12.6 146 7238.1 64.11 42.99 2006 11.7 157 8172.5 65.02 43.9 2007 11.3 1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