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外部董事效率分析..doc

我国国有企业外部董事效率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国有企业外部董事效率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演进及其效率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兼论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制度 谭忠游*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610064 摘要:2003年以来,我国国企改革进入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为目标的制度创新阶段,作为企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相关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表现出很强的“内部人控制”特征,因此我国适时地引入了外部董事制度,但该制度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外部董事与“内部人”的一致性程度;二者的效用目标函数越趋于一致,一致性程度越高,企业治理效率越好,反之则治理效率越低。 关键词: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内部人控制 一致性同意原则 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和提高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路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外部董事制度的引入,在理论界和实业界掀起深层的影响,掀起了我国对公司治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 一、制度演进理论简述 (一)制度演进的原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制度起源、演进的内因和一般原因;制度环境对于制度模式的生成及演进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是其外因和特殊原因。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主要有: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和与此相适应的不同阶级、群体在经济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最重要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掌握生产中的控制权;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新的劳动方式,决定社会所有制形式,如个体生产需要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社会化推动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制度演进还要受制度环境的外在制约,要考虑到对一国特定国情、历史传统等因素的适应,特别是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实施及其效果,会受到相关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需注意制度之间的配套与互补。公司治理在各国的演进和模式形成,受制于一国的特殊国情,其有效性是在特定制度环境中发挥的有效性。 (二)制度演进的方式和路径依赖 按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社会制度的变迁方式包括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变迁是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而强制性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实行的变迁。 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尤其是诱致性制度变迁表现明显,它往往是渐进式的,过程漫长,原有的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有学者形象地称其为“惯性”,这种“惯性”可能是效率的表现也可能是既得利益集团阻碍变革的政治因素。即使是强制性变迁也常常受制于诸如习俗、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等非正式规则,有时这种影响程度是巨大的。因此,有理由认为,任何制度变迁方式都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不管这种依赖程度是明显还是不明显,是强还是弱。 (三)制度演进的绩效标准 制度演进的绩效标准主要是生产力标准,有效率的演进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演进,使生产达到现有技术水平下的可能性边界;二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演进,激励人的生产性行为,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推动生产力发展。 这两种效率演进可以用下边的模型表示(图2)。假设社会只生产x、y 两种产品,在特定的生产技术下, x 和y 的潜在最高产量组合即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用Q0 曲线表示。但由于制度的约束,实际的产量组合可能无法达到Q0,而只能停留在Q1的水平,若新制度可以使实际产量组合达到Q0,则新制度的效率高于旧制度,这是制度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演进。在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时,若一种制度可以通过激励作用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展至Q2 的位置,则是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演进。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 按照国有企业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安排,可以将我国国有企业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7年)是松绑、扩权、让利阶段;第二阶段(1987年—1992年)是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企业经营机制阶段;第三阶段(1992年—2002年)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起步阶段;第四阶段是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为重点的真正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阶段。 “放权让利”是贯穿于第一、二两个阶段的改革思想,这一阶段的改革是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由政府交回到企业手中,赋予企业经营者更多的自主权。企业治理结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经理是整个企业治理的中心;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始于国企改革的第三阶段,以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导向,以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公司法》为标志,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文档评论(0)

d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