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中招语文质量分析2006年中招语文质量分析
2006年中招语文质量分析
蔺雪生
本次会议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6年中招试卷分析;
二、九年级复习及质量预测与中招吻合情况;
三、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
一、试卷分析
(一)今年中招语文全市考试情况
1.05、06年考试情况对比:
2005年 2006年 平均分 92.15 95.01 优秀分 97 105 优秀率 46.74% 28.16% 良好分 —— 102 良好率 —— 39.83% 合格分 80 —— 合格率 92.54 —— 及格分 —— 94 及格率 —— 64.46% 应考人数 13983 35144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两年的统计项目和标准不同,但今年的中招语文成绩明显好于去年,本届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教学成绩是非常显著的。
2.成绩突出的学校
(1)平均分超过100分:
初中:三中、八中、57中、外国语、二实验
完中:七中、19中、省实验、郑州中学
企事业学校:郑大一附中、郑大二附中、农大附中、黄河中学、长铝中学
区属学校和分校:惠济一中、二中外语分校、回中分校、八中分校、外国语分校、省实验分校、二实验分校
另外,还有不少学校平均分高于全市平均分。
(二)命题指导思想
2006年中招语文试卷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文件的要求,在保持2005年中招试题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试卷结构简约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既能体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又能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试卷结构及特点
1.2006年中招语文试卷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
能力要求
知识点 题号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表达
应用 鉴赏
评价 分值
总计 第一题
积累
与
运用 书写与仿写 [ 1 ] √ 19
分 字音、字形 [ 2 ] √ 辨析病句
句子衔接 [ 3(1)]
[ 3(2)] √ 古诗文默写 [ 4 ] √ √ 读图写话 [ 5 ] √ 第二题
综合性学习 名著特点评析 [6] √
10
分 筛选并整合图表信息 [7] √ 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8] √ 第三题
(一)
记叙文
阅读 文章整体感知 [9] √ 15
分 重要词语的作用 [10] √ 重要句子的作用 [11] √ 信息筛选提炼与分析 [12] √ 文章评价 [13] √ 第三题
(二)
议论文阅读 词语筛选 [14] √ 12
分 语言特点评析 [15] √ 举例验证 [16] √ 结合文章及材料评价 [17] √
第四题
古诗文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8] √ 14
分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9] √ 分析筛选重要信息 [20]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1] √ 筛选与分析 [22] √ 鉴赏评价 [23] √ 第五题
作文 [24] √ 50
分 各能力题数及赋分总计 2*题
4分 4*题12分 7
题
19
分 7
题
68
分 5
题
17
分 共24题120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中招语文试卷的特点:
(1)命题以能力立意,题目设置侧重于中、高能力级别,着重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能力。简单的识记能力不作为考查的重点(只有4分),而是把较高级别的分析综合(7题19分)、表达应用(7题68分)、鉴赏评价(5题17分)作为考查重点。
这一特点给我们的提示是:教学中确实应该落实新课程理念,确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上课下老师都不要多讲,更不要急着把答案告诉给学生,一定要引导着学生去学习、去理解、去解决问题。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学到的就会越少;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多,他学到的就会越多。
(2)命题以能力立意的特点造成了答题以文字表达为主。当然这是近年来都有的特点。这个特点提示我们:应该扭转近年来课堂上学生以口头表达为主、较少文字表达的现象。即“述而不作”,学生在课堂上说起来头头是道,一到用笔答题却往往是理屈词穷。这是近年来学生的普遍特点,谁先重视、谁先解决,谁就会受益莫浅。
要从口头表达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