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态保护红线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保护红线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生态保护红线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任重 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我们今天下午的主题是“生态保护红线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一、生态保护红线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背景 我还是想谈一个背景,谈我自己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因为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功能区建设,现在在全国都推开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还是有许多人对这个问题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也一样。关于生态红线及生态功能区,与上午谈的内容有一些关联,我们现在讲生态危机或环境污染,好多东西是可以治理的,假以时日就可以完成,可以实现,可以恢复到原貌,如一条河流污染了,只要我们上下一心,达成高度的共识,采取有效的行动,那经过一段时间,最长几十年,最长几代,可以把它恢复的。其他的一些自然景观也是一样的,但有些东西就不可以了,有些东西一旦破坏,一旦污染,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述,即“万劫不复”。 据测算,生态圈当中所有的物种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人类,我下面的一些观点也从这里展开。据比较乐观的测算,人类存在还有140万年,人类不是一代一代永远在地球上,现在在生态圈当中消失的物种不知有多少了,一个物种从出现、诞生到它的发展高潮,到后期衰落,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从生态学角度来讲,父代传到子代,任何物种,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遗传下去的,有一些东西是要损失掉的,有一些东西会变异,所以对于一个物种来讲,第一代、第二代不是完全相同的,看似一样,但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任何一个物种,庄稼、粮食亦如此,为什么有一个品种种了几年、几茬、几代必须换种子,就是这个道理。简言之,它的繁殖能力越来越退化,最后就消亡了,人类也是这样。 悲观地估计,如果按照现在生态污染的节奏继续干下去的话,按照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这样持续下去,人类还可以存在一万年左右。维护得好的话,140万年,所有的物种都必将消失,就算人类还有140万年。 那人类靠什么来生存?从古至今,出现在人类食谱当中的东西,不包括动物,就一般的植物,蔬菜、水稻、玉米、小麦,这些东西都算在内,一开始有几万种,比较多地认为有三万种,普遍使用的到现在有三百种左右,最常使用的有二十五种,包括玉米、小麦、水稻、现在食用的蔬菜,那些现在都没了。 人类要生存下去,我们要与自然界太阳能的转移,我们吃的蔬菜、肉类等都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我们需要这些东西。但我们是否有想过,有一天这些物种越来越少,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种、品种失去了繁殖能力,人类靠什么维护?有人可能会想再看法一种,从实验室里再出来一种,这比较难。因为一个物种的出现,变异是另外一回事了,它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几十亿年、十几亿年才能形成这么一个东西,这是基因库。我们现在造成的污染最严重的是基因库的污染、基因库的消失。 打一个比方,我们在原始森林当中看到树林有几百年的老树王,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棵树,但与树一起生存的一些生物有100至300种左右,如果把这棵树砍掉了,因为长期以来和这树共生的东西就不可能再存活下去的,也会死亡。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原始森林也好,人类干预得少的自然环境,比如有很高的树、很矮的灌木、草、花香、虫(包括害虫),不需要人类去打药、施化肥,它照样生存下去,因为它有一个基因库,多元的东西可以制约,越是单一的东西消亡得越快。 比如在一万亩的范围当中就只种一种东西的话不打药是不可能的,你种这么多的小麦、玉米、水稻,就只有一个物种在这里,害虫没有天敌,必须靠药物来维持,那我们就拼命地用量以提高产量,因为人口在增加,人类的需求、欲望也在增加,这就要提高产量,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这些有害的东西不能够完全地被这些动植物所吸收,一场雨下来被冲到河流、湖泊当中,慢慢蓄积多了以后,假如这个地方是一个三角洲,那三角洲的基因库就面临着灭绝。 我们都知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有赖于基因库的存在,袁隆平在湖南的实验田里有一个高产水稻和海南省的一个水稻的野生株进行基因的杂交,出现了一种新品种,得以继续高产。 虽然我们在南国,估计很多先生、女士都吃过一种枣,它不像传统的枣,北方叫冬枣,圆圆的,绿绿的,吃起来甜甜的,也不酸,但它的枣,市面上这几年是有的,这个枣怎么来的?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贺庆棠在山东省的东营市找到一棵枣再与河北市的黄骅市的一棵野生枣,两棵进行杂交,出现了这样一个品种。任何一个品种经过一段时间都会退化,如果找不到这种杂交的基因,这个品种就要灭亡,它的繁殖力(产量)越来越低,最后就没了。我们现在,包括美国用的治病的药物,好多都来自于自然,直接从自然物当中提取的,这都是因为有基因在。 我们的三角洲地区、原始森林地区、人际活动罕至的一些空间富有基因库,像城市这些人类活动多的地方已经不存在基因库了,这些基因越来越受到威胁,有些在我们认识到它存在以前,它已经消失了。现在有一个统计,每天有上千种,少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