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不仅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而且使苏联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但与此同时,斯大林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其弊端也日益暴露,最终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苏联经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三个发展阶段,认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相关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联系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提高比较历史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列宁、斯大林、邓小平等人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论述与实践,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伟大探索,是进步的标志。 2.从现代化进程看,苏联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其探索和实践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的历史有一定了解,对苏联曾经的强大和崩溃于瞬间感到十分好奇,但他们对“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模糊、神秘,甚至有错误认识。鉴于此,本课将从经济体制的角度解读社会主义,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史料分析、历史比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图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思考:在20世纪对社会主义中国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哪个国家? 答:有很多人曾经用“刻骨铭心”四个字来形容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方向。没有十月革命,恐怕中国也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多世纪来,从列宁的思想观念到基本的社会制度,从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到北方城市的建筑风格,俄罗斯的影子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甚至灵魂深入。 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发展历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出示材料: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 (结合教材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材料) 合作探究:1.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基础是什么?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何特点?他为何说俄国不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 提示:生产力高度发达;公有制、取消商品贸易;苏联生产力水品落后。 二、列宁对于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出示材料: 材料一: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材料二: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由于原料缺乏,铁路运输瘫痪,40%的工厂停工。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一块面包,有时连这一点食物也得不到。 合作探究:2.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结合教材,思考十月革命之后,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设计思路:此处引导同学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经济严重匮乏) 提示: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叛军;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经济严重匮乏 2、内容: 展示材料: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 合作探究:3.“非常时期”指什么?采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