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学系列课程之二吉礼
礼学系列课程之二——吉礼的基本知识(1)
礼学系列课程之二——吉礼的基本知识(1)
作者:殘石散人(李冠云)
整理者:姚近复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年八日己丑
耶稣2015年11月9日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五礼”中的“吉礼”。
《礼记?祭统》上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凡礼,皆因于祭。祭祀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传统礼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祀”指的就是祭祀,“戎”,是说军事。所以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古籍记载,尧曾命舜修五礼,舜命伯夷典三礼,周官大宗伯掌“天神地祇人鬼之礼”。祭礼,是以祭祀天神、地祗、人鬼三元系列之神为内容的祭祀之礼。古人祭祀为求得吉祥,故而称作吉礼。
吉礼,不但是祭祀之礼,更是五礼之冠和五礼的核心,这也可见人们对吉礼之重视。《周礼》上说“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祇”。最主要的吉礼我们根据课时的顺序大体分为如下几类:
1、祀天之礼:圜丘祀天、祀日月星辰司中司命、封禅(封为祭天,禅乃祭地,暂时划归此处)、雩祭等;
2、祭地之礼:方丘祭地、社稷之祀、四望山川、祀四方百物等;
3、宗庙之祭:古天子宗庙祭祀、后世出现的士庶祠庙祭祀、以及父祖之祭、先师之祭;
4、其他之祭。
——(当然,这个划分法仅仅是为了叙说简单而已,因为这一不是全部,二更不合乎礼制,这个要注意下)我们争取今天说完前两类。
在讲祭天之前,我们先说一件和祭天有关的题外话:
【非时而祭、违礼乖典】
前几日,台湾有人搞了一次所谓的“祭天”,在其他兄弟群看到有讨论其“礼”者。这种事有什么好讨论的呢?呵呵。单说一点,他们的时间和主体都是错的,——还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事能叫做“礼”吗?
在传统文化概念里,人从始死到下葬叫做“奠”;虞祭之后,才叫做“祭”。朱子《仪礼经传集解》说“自葬以前,皆谓之奠。其礼甚简,盖哀不能文……自虞以后,方谓之祭”。 所以,“定时而祭为祭,非时而祭称奠”。唐贾公彦曰: “非时而祭曰奠,以其不立尸”。虽然在整个丧礼中有祭、奠之别,但是在丧礼之“卒哭”之后——也就是“百日卒哭”——就已经属于“吉祭”了。所以,《礼记?檀弓下》说:“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这是说,非时而祭,并不是“祭”,而是“奠”。“奠”,则是凶礼才有的。
而祭呢?何谓“祭”? 如前所说,“凡礼,皆因于祭。”凡是祭祀,几乎都属于吉礼(当然,丧礼中的“虞祭”除外)。
和前几天台湾的那个所谓的“祭天”一样,国内现在的祭孔也称得上是乱象纷纷。《孝经?广要道章》一言以蔽之定义“礼”:“礼者,敬而已矣。”孝经的注疏也说“敬者,礼之本也。”礼的核心和本原第一就是一个“敬”字,无敬则不成礼。《礼记?曲礼》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孔颖达疏说“毋不敬者,人君行礼无有不敬,行五礼皆须敬也。”传统的“五礼”——吉、凶、军、宾、嘉,无一不是以敬畏、恭敬、谦卑为出发点。到了朱子则更认为“毋不敬”点明了礼的本原,统领《曲礼》全篇。
这种“非时而祭” 满天飞的乱象,不但失去了最基本的“敬、诚”,更是对神灵的严重亵渎。祭祀的要义在敬诚、在守礼,而不在于大肆喧嚣铺张的所谓“庆典”。因此《左传?定公十年》上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周书》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而在《论语》中孔子也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都点明了祭祀的本意和必要基础。
——试问,当这种庄严神圣的仪式被其他外来的东西所利用、所玷污的时候,又叫做什么?
《礼记?祭统》云:“祭则观其敬而时也。”所谓“时”,即是指祭祀的次数既不能“数”,也不能“疏”,应该恰到好处。正如《礼记?祭义》所说:“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而如何才能做到不烦、不忘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度”。而这个“度”,圣人制礼作乐彰彰在兹、礼法礼志彰彰在兹,何劳好事者多此一举?
这难道是有人所谓的“因革”吗?什么才叫“因革”? 因者,因袭也;革者,变革也。“礼时为大,但必协诸义”。——礼,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因循守旧的,而是可以调整的。但,前提是你必须要“协诸义”!而这种胡来、这种闹剧,“因袭”了什么?遍查历代礼典礼志,可有如此?古人制定的祭祀日期,其内涵和原因又是什么?
在《后汉书?陈王列传》中,记录了东汉名臣陈蕃怒斥那个所谓的孝子赵宣可资一阅——“蕃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数,以其易黩故也。’”
(这个故事很著名,是一个虚伪的“孝子”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看。)
【东汉山东青州人。东汉的时候强调以孝治天下,奖励有孝行的人。山东青州就出了一个孝子赵宣。他在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英语:完形填空40篇练习.doc
- 别克英朗2015款用户手册使用说明书.pdf
- 2024年骨科外固定支架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docx
- 湖南省医学类专业专升本考试生理、解剖学考试试卷.pdf VIP
- 阿里巴巴的“神雕侠侣”——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docx VIP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二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引号的“世界”━━引号用法考点解析.pdf VIP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研究是一门艺术(The_Craft_of_Research).pdf VIP
-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提纲.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