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体质学说研究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病体质学说研究概况.

温病体质学说研究概况 作者/出处: 日期:2008-10-13 ?点击: 327 温病体质学说研究概况 作者/出处: 日期:2008-10-13 ?点击: 327 1 关键词:温病 体质学说 综述 1 1体质因素与温病的发生 1 1.1体质的特殊性与温邪的易感性 2 1.2体质的偏颇与温病发病类型 2 1.3年龄与温病的发病 2 2体质因素与温病的传变 3 3温病的辨治与体质分型 3 4在温病治疗中体质学说的运用 4 5小结 5 关键词:温病 体质学说 综述 中医体质学说是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目前基本得到公认的中医体质概念是由王琦等[1]提出的:“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一定义。体质与疾病的发生、诊断辨证、治疗及预防保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在学习温病学的过程中,发现体质因素与温病的发病、传变、预后、防治等密切相关,而现代温病学教材对此论之甚简。因此,笔者查阅了七十年代以来主要中医期刊的有关文献,试作一综述。 1体质因素与温病的发生 对于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学》[2]认为:“温病的病因是指引起温病的主要原因,即温邪。而人体感邪以后能否发病,还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并与自然、社会因素等有密切关系。”体质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正气的强弱。目前对体质与温病的发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1体质的特殊性与温邪的易感性 西医传染病学中有易感人群之说,中医对此早有认识。如《内经》说:“有人于此,并行直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何故也”少俞曰:“……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江红兵[3]提出“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其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阳虚之体……易感寒邪为病;痰湿之体……常遭湿邪侵袭;阴虚之人易感温邪为病。”吕文亮[4]亦持类似观点,还指出时复温病(如时复丹毒)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并据此提出了“一定体质的病性演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观点。黄攸立[5]对暑邪致病,引《温病条辨》“长夏受暑,气壮者不受也;稍弱者,但头晕片刻,或半日而已;次则即病,其不即病而内舍于骨髓,外舍于分肉之间者,气虚也”,认为“不同体质对同一病邪的反应性亦有差异。”鞠少斌等[6]引《温疫论》“昔有三人,冒雾早行,空腹者死,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疫邪所着,不何异耶?”,金淑琴[7]引《温热逢源》“凡病温病者,其阴气先虚可知”,都论证了体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温病的发生。 1.2体质的偏颇与温病发病类型 正常人体质就有阴阳、寒热、虚实、燥湿等生理差异,但不致引起疾病。而这样差异往往影响了温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时振声[8]全面研究了《内经》的热病理论,提出“人的体质不同,所患疾病不尽相同”,“同一种致病因素,可有不同的发病过程,即使是同一种传染病,也可因体质的不同,其发病出现轻或重的不同类型,因此体质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等观点。何炎遷[9]以自己的临床治验得出了同是感染一种病邪,却因人之体质不同,发病之寒热虚实迥异的结论。余国俊[10]也引用张锡纯“盖人脏腑素有积热者,外感触动之则其热益甚,其素有积寒者,外感触动之则其寒益甚”论证了这一观点。刘国强[11]认为各种温病的体质基础有一定的差别。如风温为“积劳伤阳卫疏”,暑温多有元气耗伤;湿温为脾虚湿停,春温为里热阴伤。另外,应燕鸿[12]认为外邪有“正邪”与“虚邪”之分。“正邪”致病的关键是正气不足,“虚邪”致病的关键是邪气盛,但也因正气强弱及邪气深入程度不同而表现有轻有重。刘仕昌[13]结合自己长期防治温病的实践,岭南地区人群中脾湿型、阳热型、气阴两虚型体质不同,发病类型有别。 1.3年龄与温病的发病 不同年龄患温病的特点不同,特别是老人、小儿易患温热性疾病,多数学者都以体质因素来解释。江红兵[3]认为小儿时期脏腑娇嫩,体属纯阳,体质与成人明显有别,故易感温邪为病。张剑英[14]探讨了叶天士《幼科要略》的学术思想,认为叶氏的儿科学术观点是小儿“脏腑柔弱易受邪,外感内伤皆化火”。裴业民[15]认为小儿“肤薄体怯,卫外不力”,“小儿阴,更虚于大人,阴虚者阳必扰”,故小儿较成年人易感受温病。对于老年人易感温邪为病,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脏腑渐衰,肾阴不足所致,但未见具体论述。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患温病的特点不同,实质上是不同年龄体质特点不同的缘故。 2体质因素与温病的传变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感邪后传与不传与正气强弱有很大关系,传变的规律也受正气强弱制约。严格地讲,“传”包括传与不传、病传趋向,“变”则代表病理性质的变化,但一般学者并未细分。对温病传变的规律,江红兵[3]认为温病传变发生与否及传变趋向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