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9大极限.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9大极限(组图)来源:新华网2010年04月04日13:38我来说两句(7)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海洋酸化严重威胁到珊瑚礁的生存 对人类而言,地球迄今仍然是个得天独厚的乐园。过去一万年以来,人类在农业、工业、科技以及文化上所取得的绝大多数成就都发生在一个十分温和的时期。在地球自然系统的调节下,这个时期的地质、气温以及环境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范围内,没有太大的波动。较之此前的“更新世”和“上新世”,这一万年的“平静”实属难得,因此,学者们将其称为地球的“全新世”。 自18世纪末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起,人类又进入了一个被称为“人类世”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逐渐从大自然手中夺过了“船舵”,成为了这个星球的新主人:地球上所有的系统由人定义、受人统治。但当人类雄心勃勃“向大自然宣战”、渴望“战胜自然,征服世界”的时候却发现其实一开始我们就错了——人与自然间本是共生共赢的手足,而非你死我活的仇敌。 可惜的是,至今还有不少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仍旧沉迷在“与天斗其乐无穷”的自我膨胀当中。近年来,能源告急、资源告急、环境告急……全球近70亿人的需求几乎要把地球推向崩溃的边缘。 通过直观感受,一部分人逐渐意识到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威胁,但这远远不够:环境污染、海洋酸化、物种灭绝等其他问题的严重程度丝毫不逊于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都发出了“照这样下去地球到底还能持续多久?”“地球的承载能力有无极限?”“人类还有多大回旋余地?”这样的疑问。 2009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所长约翰罗克斯特伦与来自环境、地球系统领域的28位国际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该团队的成员包括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美国宇航局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盖亚学研究员和“临界点”专家蒂姆莱顿以及德国总理首席环境顾问汉斯乔吉姆舍伦伯等。 根据对地球系统的科学认识,研究小组确定了9个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水平和系统的“临界点”进行了量化和评估。研究人员警告称,一旦9个临界点全部或者大部分被突破,人类生存环境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变化”,此后的地球将不再像今天这样的“和蔼可亲”。 罗克斯特伦称,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和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这些“临界点”目前还只是一种“粗略的估计”。但相对警示而言,我们更应将其看作是一个喘息的时机,一个改变的机会。因此他更愿意将这些“临界点”定义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安全空间”。 1.海洋酸化 指标:全球文石(也称霰石,是一种亚稳态的碳酸钙)饱和度比率 临界点:2.75∶1 工业化前水平:3.44∶1 当前值:2.9∶1 评估:本世纪中叶将有部分海洋超出警戒线 直到10年前,海洋酸化还是个很少有人提及的新鲜话题。但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日渐增多,海洋酸化和气候变化一样也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海洋浅层海水的pH值已由8.16下降到了8.05。其实,酸化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真正严重的是由其引起的连锁反应。 浅层海水中碳酸钙饱和度的降低便是其中最让人担心的一点。虽然就目前而言还不是特别严重,但一旦其低于某一阀值,像海螺、珊瑚这样以碳酸钙为主要发育条件的外骨骼海洋生物就将面临被海水溶解的风险。 至今为止,全球海洋文石饱和率已经从工业化前的3.44∶1下降到了现在的2.9∶1。这意味着目前仍有3倍于极限值的文石能抵消海洋酸化对外骨骼类海洋生物的影响,但前提是不考虑地域差异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位于地球两极的海洋文石饱和率极有可能在2050年左右下降到1∶1以下。 没有人知道在这之后会发生什么。目前能想到的情况是:珊瑚等生物大面积灭绝;没有生命的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幅下降,地球也将变得更热。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临界点研究小组将海洋酸化的安全下限确定为2.75∶1。臭氧层变薄与气候变化间可能也存在着某种关联 2.臭氧浓度 指标:平流层臭氧浓度 临界点:276个多布森单位 当前值:283个多布森单位 评估:安全但亟待改善 即便在今天看来,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臭氧层空洞研究仍是环境科普的一个典型案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包括保罗克鲁岑在内的3位科学家就提出了全氯氟烃会严重损害地球臭氧层的问题。1985年,英国南极探险队队长法曼更是以亲身经历证明了南极上空每年9月—11月都会出现“臭氧空洞”这一事实。1987年9月16日,24个主要工业国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逐步停止使用危害臭氧层的化学物质。随后在媒体的大声疾呼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拒绝全氯氟烃类产品、保护臭氧层逐渐成了人们的共识。1995年,提出这一问题的3位科学家也被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 时至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动车检测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单选、多选、判断题)(1).docx VIP
- (一模)九江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传染病考试题库.pdf VIP
-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经典】.pdf VIP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3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宫崎骏《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影介绍PPT模板.pptx
- 2021年中考英语介词专项练习题45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教育机构年度总结和来年规划.pptx VIP
- 从“洋芋”到“土豆”文化融合——马铃薯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