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变分原理..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变分原理.

第二章 变分原理 变分原理是力学分析中重要数学工具之一,能量法、有限元法、加权残值法等力学方法都是以变分原理为数学工具的。变分法的早期思想是Johann Bernoulli在1696年以公开信的方式提出最速降线命题,并在1697年进行了解决。关于变分法的一般理论是Euler于1774年、Lagrange于1762年共同奠基的,我们称之为Euler-Lagrange变分原理。1872年Betti提出了功的互等定理。1876年意大利学者Castigor提出了最小功原理。德国学者Hellinger于1914年发表了有关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后来美国学者Reissner发表了与Hellinger相类似的工作,此工作被称之为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我国学者钱令希于1950年发表“余能原理”论文。我国学者胡海昌于1954年发表了有关广义变分原理的论文,日本学者鹫津久一郎(Washizu)于1955年发表了与有胡海昌相类似的工作,此工作被称之为胡-鹫变分原理。1956年Biot建立了热弹性力学变分原理。1964年钱伟长提出用Lagranger乘子构造广义 分原理的方法。1964年Gurtin提出了线弹性动力学变分原理。1967年意大利学者Tonti提出了四类变量的广义变分原理,在这类变分原理中,位移、应变、应力及Beltrami应力函数都是变分变量。 § 2.1 历史上著名的变分法命题 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变分法命题,即最速降线问题、短程线线问题和等周问题。这三个命题的提出和解决推动了变分法的发展。 1、最速降线命题 1695年,Bernoulli以公开信方式提出了最速降线命题。如图2-1所示,设有不在同一垂线上的A、B两点,在此两点间连一曲线,有一重物沿此曲线下滑,忽略各种阻力的理想情况,什么曲线能使重物沿曲线AB光滑下滑的时间最短。 设A点与坐标原点O重合,B点的坐标为(x1,y1),滑体质量为m,从O点下滑至P点时的速度为v,根据能量恒原理,有: (2-1) 用s表示弧长,则沿弧切向方向的速度为: 图2-1 最速降线图 (2-2) 曲线弧长为: (2-3) 于是,时间为: (2-4) 下降时间为: (2-5) 经过求解,最速降线为圆滚线,其参数方程为: (2-6) 2、短程线命题 设是如图2-2所示的曲面,在此曲面上有A、B两点,试问如何连接可使此曲面上A、B两点间的距离最短。 设A点的坐标为、B点的坐标为,在曲面上A、B两点的曲线长度为: (2-7) 其中,是满足曲面的约束条件。 3、等周命题 等周命题为在长度一定的闭合曲线中,什么曲线围成的面积最大。 图2-2 短程线 设所给曲线的参数方程为,因这条曲线是封闭的,在这条曲线的始端和末端,有。该曲线周长为: (2-8) 由于该曲线封,根据格林公式: (2-9) 该曲线所围成的面积为: (2-10) 于是等周问题可以归纳为在满足和式(2-8)条件下,从所有可能函数中选择一对函数使面积最大。 § 2.2 泛函的概念 在函数论中,自变量对应着另一变量,则变量称为自变量的函数。假如自变函数对应着另一个函数,则称为泛函。函数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泛函是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泛函是函数的函数,是函数的广义函数。 通过微分学和变分学对比,可理解变分特性。 2.2.1 微分和变分 函数的自变量的增量是=-,当是独立变量时,的微分等于的增量,即;泛函的自变函数c的增量在它很小时称为变分,用或简单地用表示。变分等于与跟它相接近、并通过边界的另一个函数之差,即=-。特别指出的是,变分不是常值,而是通过边界条件的函数。两个自变函数相接近的意义可有不同的理解,最简单的理解是在任意值上和之差很小,即: - (2-11) 这种接近称零阶接近度,如图2-3所示。很明显,这时之差不一定是微量。如果满足零阶接近,同时满足自变函数的斜率也很接近,即: (2-12) 这种接近称一阶接近度,如图2-4所示。 图 2-3 零阶接近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