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十一章造口旁疝(人卫编辑审后样稿)..doc

第四十一章造口旁疝(人卫编辑审后样稿)..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十一章 造口旁疝 Erin M. Garvey, Kristi L. Harold 著 简介 肠造口用于急症和择期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疾病,包括结直肠癌、大便失禁、便秘、憩室炎、肠梗阻、肠缺血、炎症性肠病及肛瘘。本章对造口旁疝这一临床困境予以简介并探讨其诊断、处置和预防的策略。 缩写 PH Parastomal hernia(造口旁疝) cm Centimeter(厘米) CT 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法) BMI Body mass index(体质指数) AP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 RCT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随机对照试验) CI Confidence interval(置信区间) mm Millimeter(毫米) ePTFE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膨体聚四氟乙烯) K. L. Harold (通讯作者?) Division of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Mayo Clinic Arizona, Phoenix, AZ, USA e-mail: Harold.kristi@mayo.edu E. M. Garvey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Mayo Clinic Arizona, Phoenix, AZ, USA e-mail: garvey.erin@mayo.edu T. M. Pawlik et al. (eds.),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DOI 10.1007/978-1-4939-2223-9_41,?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5 1. 定义及分类 PH可定义为造口附近突出或腹腔内脏器通过结肠造口、回肠造口或回肠代膀胱术而导致的腹壁缺损区向外突出而形成的腹壁异常隆起[1, 2]。本章仅讨论与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相关的PH。基于临床、放射或术中所见,有多种分类方法,但没有一种被广泛采用(表41-1)[3-6]。这些分类方法备受争议,其原因在于不完全符合疝的定义及未能包括同时存在的切口疝。最近,欧洲疝学会(European Hernia Society)综合各种分类方法,在Gil及Szczepkowski报道的分类方法之上,发展一种新的分类系统,该系统以5cm作为PH分类的临界值,但这种新的分类方法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2]。 表41-1 造口旁疝分类系统 作者 分类依据 分型 临床验证 Rubin [3] 术中所见 Ⅰ: 真性PH 否 Ⅰa: 腹壁间层疝 Ⅰb: 皮下疝 Ⅱ: 造口内疝(译者注:疝囊在突出和翻转的肠壁之间) Ⅲ: 皮下脱垂 Ⅳ:假性疝 Devlin [4] 术中所见 Ⅰ: 腹壁间层疝 是 Ⅱ: 皮下疝 Ⅲ: 造口内疝 Ⅳ: 造口周围疝 (造口脱垂) Moreno-Matias [5] CT 所见 0: 腹膜与造口肠管壁连续,未见疝囊 是 Ⅰa: 造口结肠伴 < 5 cm的疝囊 Ⅰb: 造口结肠伴 >5 cm的疝囊 Ⅱ: 疝囊内含大网膜 Ⅲ: 腹壁间肠襻(除外造口结肠) Gil及Szczepkowski [6] 体格检查 Ⅰ: 小的单一PH 是 Ⅱ: 小PH 伴cIH (腹壁外形无明显改变) Ⅲ: 大的单一PH (腹壁外形明显改变) Ⅳ: 大的PH伴cIH (腹壁外形明显改变) Smietanski [2] 术中所见 Ⅰ: PH < 5 cm 不伴cIH 否 Ⅱ: PH 5 cm 伴 cIH Ⅲ: PH >5 cm 不伴 cIH Ⅳ: PH> 5 cm 伴 cIH P: 原发性 PH R: 复发性PH PH:造口旁疝;cIH: concomitant incisional hernia(同时存在的切口疝) 2. 发病率 基于定义、诊断方法和造口方式不同,文献报道PH发病率范围为0~8%[7-9]。Cingi等的数据显示体检发现PH发病率为52%,当联合应用CT检查时,可增至78%[10]。结肠端式造口和襻式造口的PH发生率分别为4%~48.1% 及 0~38%,而回肠造口则为1.8%~28.3%及0~6.2 %[11]。腹腔镜造口随访不足一年时PH发生率为0~6.7%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