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篇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第一章 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要求
火灾风险评估分为以下四类:以某个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大型公共活动为研究对象
评估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的内容:
分析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体系
对区域的火灾危险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评估范围包括:整个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因素、建筑群和交通路网等。
评估流程:
信息采集-风险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分析与计算-确定评估结论-风险控制
火灾危险源包括:客观因素(气象因素、电气火灾、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人为因素(用火不慎、不安全吸烟、人为纵火)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一般分为二层或三层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选择一下几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结构:
一级指标:火灾危险源、区域基础信息、消防能力和社会面防控能力等
二级指标: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灾害抵御能力等
三级指标:易燃易爆危险品、燃气管网密度、加油加气站密度、电气火灾、用火不慎、放火火灾、吸烟不慎等
目前国内外常用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集值统计迭代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集值统计法等。
火灾风险分级:极高风险/特别重大风险、重大火灾;高风险/较大火灾;中风险/一般火灾
风险分级量化和特征描述:
风险控制的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消防站应满足: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7Km2,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15Km2。
某市城市区域风险评估体系分为火灾危险源评估系统、城市基础信息评估系统、消防力量评估系统、火灾预警评估系统和社会防控能力评估系统五部分
火灾危险源评估单元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
城市基础信息评估单元包括: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轨道交通和重点保护单位密度
万人火灾发生率反映了火灾防控水平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十万人火灾死亡率反映了火灾防控水平与人口规模的关系;亿元GDP火灾损失率反映了火灾防控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第二章 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与评估要求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消除或减少建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防止建筑发生火灾或在意外发生火灾时能够保证人员及时、安全地撤离,尽快扑救火灾,降低火灾损失,提高建筑的安全程度。
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问题,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或确定影响因素是火灾风险评估的首要工作。
在建立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适用性
评估的内容:
分析建筑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体系
对建筑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评估流程:
信息采集--风险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分析与计算---风险等级判断----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影响火灾后果的因素、措施有效性分析(防止火灾发生、防止火灾扩散、初期火灾扑救、专业队伍扑救、紧急疏散逃生、消防安全管理)
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消除、风险减少、风险转移
注意事项:做好与现行技术规范的衔接、确认特殊设计建筑的边界条件
指标体系的构建:一级指标:火灾危险源、建筑防火特性、内部消防管理和消防保卫力量;二级指标: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建筑特性、被动防火措施、主动防火措施、支援力量和消防团队;三级指标:电气火灾、易燃易爆危险品、周边环境、用火不慎等。
风险等级划分:
火灾危险源:电气火灾、易燃易爆危险品、周边环境、气象因素(高温、大风、降水量、雷击)、用火不慎、防火致灾、吸烟不慎
建筑防火性能评估单元包括建筑特性、被动防火措施和主动防火措施三个方面。
建筑特性包括公共区域火灾载荷、建筑用途、建筑层数、建筑面积、人员载荷和内部装修六个部分。
被动防火包括: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扑救条件、防火分隔和疏散通道六部分。
主动防火包括:消防给水、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材配置、疏散诱导系统。
内部消防管理包括:消防设施维护、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应急预案、消防培训与演练、隐患整改落实、消防管理组织机构
消防保卫力量:支援力量、消防团队
第三章 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与技术要求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程项目,可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
超出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的
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与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