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外用传输介面技术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机外用传输介面技术发展手机外用传输介面技术发展

手机外用传输介面技术发展 / 2006年6月7日 我爱研发网 雷宇宏 毫无疑问的,今日是手持装置的时代,而其中就属手机的市场最广、用量最大,也因此手机技术的进步也格外神速,此点可从其相关的介面技术来看出。举例而言,为了更精确管控手持装置内的晶片用电,因而提出了PowerWise的电源管理介面(简称PWI);为了让手持装置日渐常用的微型硬碟能更易内嵌设计与换用,因而提出了CE-ATA的储存传输介面。 此外,为了因应手持装置视频功效的快速提升,各业者纷纷提出新的视频传输介面,如Qualcomm提出MDDI、ROHM提出MSDL、Seiko Epson与Renesas共同提出MVI、NS提出MPL、NEC提出Mobile CMADS、以及以MIPI为基础所提出的DSI等,其中MIPI的前身为TI与ST所联合制订的OMAPI。上述所言的,皆属于手机内的介面标准,然而其外部的介面标准也在演化,且复杂多样性与内部相较可说是不徨多让,本文以下将针对手机的外部传输介面(不含通信介面)进行更多的说明与分析。 有线传输、同步介面:USB 手机具备USB埠已相当普遍,最初是用来与PC连接,以便资讯的上下传及同步,然而手机用的USB埠近年来又有2项发展趋势,一是透过USB埠为手机充电,另一则是传输速率的升级,自USB 1.1提升至USB 2.0。 ■USB充电 之所以要透过USB埠充电,主要是因为手机的应用功能愈来愈多,用电也愈来愈快速,使待机时间缩短,因此必须尽可能争取充电机会,不过不会因此而废止原有的充电方式,理由是USB的供电功效有特性上的限制(5V、500mA),USB埠充电仅被视为选用。今日许多针对手持式装置而提出的电源管理晶片、DC-DC转换晶片多具有USB埠充电功能,如Maxim的MAX1874,或TI的bq2501x(x=0,1,2,併自Benchmarq)。   图1 手机运用USB埠充电已成趋势,图为TI的DC-DC转换晶片:bg25012(併自Benchmarq)的典型应用电路,接脚6即用来连接USB埠的VBUS供电线路。(图片来源:TI.com)   ■USB 2.0 除充电外,由于手机的储存容量愈来愈大,可用来播放多媒体影音,如此若持续以USB 1.1的12Mbps传输实在过慢,逐渐有升级至USB 2.0的压力,USB 2.0最高传输可达480Mbps,可因应今日大容量多媒体档案的传输。今日许多手持式处理晶片已内建USB 2.0埠(手机属週边角色,主控角色仍为PC),即便处理器无内建USB 2.0埠,也可追加使用分离(或称:离散、独立)封装的USB 2.0週边控制晶片来实现,如Philips的ISP1582/1583、或TI的TUSB6250。 ■USB OTG 更进一步的,USB衍生出可跳略过PC的週边对传技术:USB OTG,USB OTG可让两个USB週边装置直接互连并进行双向传输,不过这并不表示USB OTG为Peer-to-Peer传输,而仍是传统USB的Host-to-Peripheral传输,只是两装置相连时有一个装置暂时扮演Host的角色,此外也允许角色互换,即左右装置互连时,此时左装置为Host、右装置为Peripheral,彼时变成左装置为Peripheral、右装置为Host。 USB OTG也同样有Full Speed(USB 1.0/1.1的12Mbps)与High Speed(USB 2.0的480Mbps)之分,不过手机应用逐渐倾向採行高速的480Mbps,如TI的OMAP2430(OMAP 2)。此外,即便原有的手机设计中不具USB OTG,但只要有USB 2.0控制器,仍可透过转接晶片来实现USB OTG,或者直接加添USB OTG控制晶片,如Philips的ISP1761(USB 2.0 OTG)、ISP1362(USB 1.1 OTG),或Oxford(收併TransDimension)的TD243。 附带一提的是,伴随USB OTG而来的是USB接头、接孔的改变,USB OTG採行Mini-USB接头、接孔,过去手持装置的机体过小,PC所用的USB接孔不适合设置于装置上,对此业者多半採自有专属设计的USB接孔来因应,然Mini-USB出现后也逐渐让专属情形收敛。(附註:由于USB OTG允许时为Host、时为Peripheral,所以有的USB OTG控制晶片并无Host与Peripheral之分,此称为Dual-Role。)   图2 USB OTG也为手机装置带来更适用的娇小型Mini-USB接头、接孔,且为了辨别主控与週边角色而增设了第5脚位:ID,图为Mini-USB的A型接孔与B型接孔。(图片来源:.tw

文档评论(0)

ymeioxia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