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信诈骗拦截系统需求说明书
电信诈骗拦截系统需求调研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5月8日摘要近年来,电信增值业务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电信增值业务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质”的问题却也在不断加剧。各种诈骗案件不断发生,尤其是频繁发生的电话诈骗案件,给人们的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如何遏制电话诈骗的发生,提高电信服务质量,已成为电信行业蓬勃发展的瓶颈。短信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沟通方式。但是随着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利用移动通信服务传送垃圾短信和不良信息的现象也随之出现。诈骗短信是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类垃圾短信,由诈骗短信引发的大量违法行为,已导致移动客户抱怨增多,投诉升级,其危害性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本论文所介绍的诈骗电话和短信分析系统正是用于解决诈骗电话案件的发生。通过对大量诈骗电话和诈骗短信进行分析,得出诈骗电话和短信的特征。将实时流处理技术与诈骗电话的和短信特征相结合,分析从电话拦截系统获取的电话话单,得出诈骗电话号码,并同步到诈骗电话和短信拦截系统对诈骗号码进行拦截,来达到对诈骗号码的拦截,遏制诈骗案件的发生。关键词:诈骗电话诈骗短信拦截大数据一、引言1.1编写目的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我国电信诈骗犯罪有着大范围,超规模式,呈直线式上升发展的态势,各类电信诈骗犯罪日趋严重。但到目前为止,在公安机关连续多年开展全方位、各层次、各类型的专项打击之后,电信诈骗发案率仍持续偏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很值得一探。另一方面,电信诈骗犯罪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还与相关行业管理、整体防范机制、现行立法等方面依然存在漏洞与不足有关,需要更多的行业和公众来共同关注和研究,对现有的漏洞进行堵塞,从根源上切断电信诈骗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笔者就工作中接触到的电信诈骗类型、电信诈骗特点以及公安机关在侦破中遭遇的难点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一些防范建议,希望能对电信诈骗案件的侦破、以及社会各界共同遏制此类犯罪有所裨益。1.2背景说明当前,我国电信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工信部网站显示,2015年,全国电话用户达到15.37亿户,仅2015年11-12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988.8万户,总数达到153704.3万户。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251.4亿元。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办的2015年下半年中国手机短信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下半年手机短信息用户66.3%收到过中奖类诈骗短信,冒充银行扣款诈骗类垃圾短信的用户达到52.8%,跃居第二位,收到违法出售票据、证件类短信的用户为42.9%,列第三位。且前三位都是违法诈骗类信息,收到此类短信的人数有增长的趋势。同时,在下半年的调查中,有68.8%的用户认为,垃圾短信存在的原因是“电信运营商监管力度不够”,排在第一位,环比上涨2.8个百分比,排第二位的是“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有55.3%的用户选择,上涨0.4个百分点,有44.1%的用户选择“个人信息被泄露”,排第三位。4-6位分别是:安全立法不到位、短信群发者获利以及手机实名制未严格执行。根据从公安部五局了解到的情况显示,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17万余起,群众损失80多亿元。比2011年10万余起40多亿元分别上升70%、100%。2011年开始,专门面向中国的电信诈骗犯罪窝点从东南亚各国,扩散蔓延到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利用电信、网络、银行等方面的管理漏洞疯狂进行跨国犯罪。据对北京地区电信诈骗案件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发生电信诈骗案件约2.7万起,逐年递增的同时,也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信诈骗带来的社会危害已经触目惊心,形势异常严峻。1.3术语定义大数据通常是指一种数据量很大、数据形式多样化的非结构化数据,“大”不仅指数据本身的规模,也包括数据采集工具、数据存储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和数据衍生价值等要素。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服务器、防火墙、无线路由等网络设备和数据挖掘应用系统等技术越来越广泛,为大数据自动收集效率以及智能动态分析性提供方便,但是,技术发展也增加了大数据的安全风险,一方面,大数据本身的安全防护存在漏洞。虽然云计算对大数据提供了便利,但对大数据的安全控制力度仍然不够,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访问权限控制以及密钥生成、存储和管理方面的不足都可能造成数据泄漏,而且大数据本身可以成为一个可持续攻击的载体,被隐藏在大数据中的恶意软件和病毒代码很难被发现,从而达到长久攻击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大数据技术获取价值信息的同时,攻击者也在利用这些大数据技术进行攻击。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