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系列(十八)哲理思辨类话题讲述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系列(十八):哲理思辨类话题
【内涵解剖】
哲理思辨是从对立面中认识它们的统一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思辨型文章就是指在立意、构思等方面融注了辩证思维因素的作文。常见的有论争型、质疑型、辩证思考型三类。论争型就是对同一命题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质疑型就是对似成定论的见解、格言等生疑质疑,在作文构思时排开常规习见的思路,站在对面的角度去思索,即“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立面、旁面”,提出与世俗传统迥然有别的观点。如《就是要好高骛远》。辩证思考型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思考,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哲理。1990年高考大作文要求考生“针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明——‘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展开议论”,实质上就是要求考生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话辩证分析思考,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从认识上说,她犯了以偏概全,从表面主观看问题的错误;从感情上说,她犯了因己受损就否定一切的毛病。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和感情上的倾斜,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们可以提炼出主题“不要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类似的题目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用事物转化的观点去分析;《见物不见人》可用主观与客观观点去分析;《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可用局部与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004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试题更是重视哲理思辨。如全国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分析:话题体现较强的思辩性。面对各种说法,我是相信别人的话呢,还是相信自己呢?其实话题告诉我们,“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的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征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时一定要考虑“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注意,立论时不能太绝对,要辩证思维。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面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佳作赏析】
★话题一:极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体育运动员不断冲刺,“更高、更快、更强”体现了人类挑战极限,不断突破的精神。
拉一个弹簧,如果拉力超过了弹簧的承受极限,弹簧就会失去弹性。
在某些领域,我们需要不断突破极限,在另外的领域,又需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
请以“极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物极必反,万物一理,对极限的认识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定立新的目标,给生活以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否则,人生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量力而行,别将生命之弦绷得太紧,否则,你将无法贪图清风明月之美,而让生活味同嚼蜡。能兼顾正反两方面,合理有度地认识极限是最理想的生活态度。在此前提下,根据自己手中所有材料,可选取一个历史人物编述故事,可引用多个材料提炼观点,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散文或者记叙文。
作好这个题目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因为能直接证明本题的事实论据较少,所以运用材料时应特别注意论据与论点相和,不要牵强附会。第二,紧扣话题本身,不能脱离了极限本身的意义而在不经意间偷换了话题。《现代汉语词典》把“极限”解释为“最高的限度”,作文时容易忽略“最高”这一限制。
例文一
超越极限
阿姆斯特朗,一个超越极限的人,已经第五次站在了环法大赛的冠军宝座上,曾经的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小伙,如今却一跃成为环法五冠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更奇特的是五年前的他已身患癌症,正是由于他不断地突破自我,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极限,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更高,更快,更强”这一奥运会的宗旨正是运动员们挑战极限的动力,蒙哥马利将男子百米纪录提高到了9秒79,而乔伊娜的女子百米10秒49的成绩至今无人能近,一个个世界记录的诞生便是人们一次次挑战极限的成功。
人的潜力虽然是有限的,但开发出来的却只有10多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