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豚病害防治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豚疾病的预防   一、育苗期间病害的预防   育苗池在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清洗干净,并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加毫克/升)充分浸泡消毒,再用经15 毫克/升漂白粉消毒处理的育苗用水清洗。   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死卵、死苗和残饵,勤换水,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育苗使用的卤虫卵须用15~20 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泡15~30 分钟,充分冲洗后进行孵化,以避免带入原生动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   育苗期投喂的鲜活饵料应彻底洗净,过滤选择出适口饵料,用2 ~3 毫克/升的青霉素浸泡15~20 分钟后使用。   育苗翻池和运输过程中,为防止鱼体受伤感染病菌,应在水中加8~10 毫克/升的青霉素、链霉素。   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期的疾病预防   (一)鱼池清整? 养鱼池在连续饲养的情况下,池底堆积大量残饵、粪便、污泥以及一些腐殖质等,不仅是病原菌掌生的温床,而且其分解产生甲烷、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同时消耗大量氧气,严重危害鱼体健康。所以,鱼种放养前要清除池塘中大量的有机物,减少病原菌孽生,改善养殖水环境。   (二)鱼池消毒? 苗种入池前应将池塘进行药物消毒,较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和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两种。   1 .生石灰清塘? 分为干池清塘及带水清塘两种。先将生石灰搅拌成浆,不待其冷却即向池塘泼洒,然后用泥耙将灰浆和匀,以加强清塘效果。生石灰用量:干池法水深10 厘米,每公顷用量1 050~1 200 千克;带水法水深0 . 5 ~1 米,每公顷用量1 950~2 250 千克,药效期为7~10 天。   2 .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 一般水深1 米左右的池塘,每公顷用生石灰1 050 ~1200千克,漂白粉75~105 千克。此方法能改变池塘底泥结构,加速有机物的分解,pH 值最高时可达12 以上,除杀死多数水生动物外,还对藻类和一些水生维管束植物也有杀灭作用。当清塘7~8 天后,浮游生物明显上升而且持久性地增长,对苗种饲养极为有利。   (三)使用优质饵料,提高杭菌能力? 目前养殖河豚所用饵料多为鲜冻杂鱼,鲜鱼、虾等饵料极有可能将自然海区的鱼类病原体带入池中,如稍有变质则可能带入大量的细菌,导致鱼摄食后引起疾病。应严禁使用腐败变质的杂鱼虾。在配合饵料的制作上应充分注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的搭配,以满足河豚生长的需求,从而提高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水质管理水质与河豚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水质管理。   1 .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 放养量过大,超过水体负荷能力,会导致溶氧量低,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死亡。   2 .适宜的换水量? 随水温的变化和鱼体的生长,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水质。一般每周换水10~30 厘米,并保持水深1 . 5 ~2 米。   3 .定期药物预防? 为防止病害发生,每隔10~15 天施生石灰1 次,每次每公顷225~375 千克。全池泼洒硫酸铜或硫酸亚铁合剂,用量1 毫克/升。每10~15天投喂抗生素药饵一个疗程,抗生素用量每千克饲料用氯霉素0 . 1 克,或青霉素0 . 2 克,或复方新诺明0 . 2 克拌成药饵,连喂3 ~5 天。   三、越冬期的病害预防   越冬期间,河豚养殖密度、水温、水质等环境条件均较平时有很大改变,又经捕捞操作引起机械损伤,极易引起传染性疾病。因而,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鱼种入池前应彻底清洗消毒,入池时将鱼种用2 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药浴5 分钟,每天以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1 次,进行鱼体消毒,一般每隔10 天左右投药一个疗程(所用药物和剂量同养成期),一个疗程为3~5 天。?环境因子引起的疾病 (一)气泡病   【病症】该病在苗种培育阶段发生,表现为鱼体瘦弱,皮肤与肌肉间产生许多气泡,使鱼苗失去平衡,游泳缓慢,常在中午至下午漂浮于下风口。该病原因是池水中单胞藻大量繁殖,水中含氧量呈过饱和状态,有时达到200 %。过饱和溶氧渗入皮下而形成气泡病。   【防治方法】 控制单胞藻中绿藻过量繁殖,降低溶氧的产生; 加大换水,降低水中溶氧,一般发病时每天可换水1 / 3 左右; 用比重为1 . 003 的海水浸泡饲养1 周。   (二)赤潮中毒   【病症】 由有毒藻类和夜光虫等有毒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当鱼苗由室内移到室外饲育时,预先在池中大量繁殖轮虫而使引起赤潮的生物大量繁殖,使饲育水呈淡红色或粉红色。在这样的水环境下放苗人池又静水饲育,就会使放养的河豚连同大量繁殖的轮虫一起在几天之内全部死亡。该病在海水性河豚育苗场时有发生。   【防治方法】 放养前仔细检查池内水质,放养后注意观察; 发病后及时换水,改善水质。   (三)海葵棘毒病? 1981 年在鹿儿岛县某养殖场出现河豚(1 ~2 龄)原因不明的狂游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