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吟诵入门
中华绝学
徐羽柯 著
继往圣之绝学 开万世之太平
中华书局
作者简介: 徐晓生,字羽柯,1964年出生,河南新野人,研究生学历,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中华吟诵学会理事,河南省吟诵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序一作者:林从龙,1928年出生,湖南宁乡人,大学学历。世界汉诗协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1944年生,陕西府谷人。
序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本书作者徐羽柯先生在我家看了一张光盘。光盘上录有二十多年前中华诗词学会成立时,各省代表的吟诵,其中包括周谷城、钱昌照、赵朴初、臧克家、文怀沙等老先生的吟诵。吟诵能够通过音乐和声音,激活大家被尘封起来的诗词记忆。徐先生看后如醉如痴,回家便四处寻找有关吟诵的资料,写成了这本《古诗文吟诵入门》。徐先生是模仿秀,他可按照各人的吟诵调分类,给学生讲解并表演,第一次到河南农业大学讲学,有三百多人参加;在听众的一片赞扬声中,他信心倍增,又联系不少大学、中学,准备四处传授。看来,吟诵这门中华绝学,很有可能从此重新振兴。
喜爱是动力,兴趣是老师。徐先生不仅喜爱吟诵,在我看来,他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仅吟诵得好,还会作曲。这对推广和普及古诗文吟诵非常好。做事业是需要这种精神的,应该给以鼓励。
我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认真阅读了这本书的初稿,并作了一些校正。我的感觉是,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深奥;对于行家来说,不浮浅;书中大部分古诗文都配有音乐简谱,书后还附有录音光盘,非常适合大家比照学习和交流传唱。应徐先生要求,写了几句读后感,聊当序言。
林从龙
2011年8月12日
于郑州驭云斋
序二
品味诗意
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是孪生姊妹。直到白居易的时候,诗歌还叫“歌诗”,反之,把不入乐的诗叫“徒诗”。吟诵就是伴随诗歌这一与生俱来的特性,即音乐性而产生的。其历史少说也有三千年。
而现在大家熟悉的朗诵却只有近百年的历史,据说是上世纪初由清华大学赵元任教授倡导引进的。我们参加诗歌朗诵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适合朗诵的是新诗,而古典诗歌则不适合朗诵。听众对水平再高的朗诵者都有不满足感,觉得还没有品出滋味来,一首绝妙的诗词就结束了。
其中道理显而易见。中国汉诗没有鸿篇巨制,都很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起承转合,变化无穷;方寸之间,涵养大千世界。它是传统哲学“以少甚多,以无知有”的文学结晶。它重神韵而轻形体,以极少的文字,创造不朽的意境,多有言外之意,象外之形,弦外之音。好诗往往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所以,只有吟诵才与古典诗歌相匹配,只有在轻吟慢诵中,在摇头晃脑的沉浸中,才能品味出古典诗歌那不尽而微妙的意境来。我理解,吟诵类似古人的一种行为艺术,当一个人聚精会神吟诵时,就浑身充满诗趣,升华到一种诗意人生的境界。
有一位诗友瞧不起吟诵,说现在是朗诵的时代,吟诵是早已被历史埋葬的玩意儿。我告诉他,如果把朗诵比作西装,那么,吟诵就是唐装。两者都有存在的价值。它被历史埋葬了,又能复活,说明生命力顽强。我们不能以轻薄的态度对待它。假如电视屏幕出现唐太宗西装革履召开御前会议,王羲之西装革履挥毫书写《兰亭序》的镜头,你一定会说这是什么玩意儿。可是,现在人们朗诵古典诗歌就像让唐太宗、王羲之西装革履打扮一样,你却不觉得奇怪。看来,致广大,尽精微,太难。
而中国古典诗歌是能致广大,尽精微的。它将人生、社会、文学、历史、哲学囊括包举,熔于一炉。我在《从唐诗里读出了什么》一文中,主要谈了唐诗的赤子之心、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和对仗思维方式。而《诗经》、《离骚》中包含的草木花卉知识,更是现当代文学无法相比的。无论海内还是海外的华人,不管书价多么贵,都要给自己幼小的孩子购买中国古典诗歌读。因为中国古典诗歌不仅给下一代知识,还能塑造其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个女孩患了一种难治的病,父亲就在病床前给她背诵王昌龄的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父亲说这首诗能激发人的毅力,战胜疾病要有“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恒心。
中国没有全民性的宗教,更没有国教,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寄托在诗词中。他们不仅在快乐时,更在痛苦时,在人生陷入绝境时吟诗填词。抒发喜悦和豪情壮志,更抒发郁闷和不平,所谓孔子说的“兴观群怨”。中国诗歌的两个峰巅时代唐和宋,基本没有国家出资供养的职业诗人。大部分诗人是业余的,吟诗填词是他们的精神自觉,没有谁强迫。他们各有自己的职业,却共同创造了让后人值得骄傲的唐宋诗词。
林从龙老师说,本书作者徐羽柯先生是位模仿秀。徐先生的吟诵,以及音乐和语言才能,让我感叹。我在读本书的文稿时,多次放听本书所附的光碟。在此之前,我并不会吟诵,可写毕此序时,也能初步吟诵了。
我很高兴。我是本书的第二个序作者,却是第一位受益人。
最后,我把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