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谐思想的思维理路及现代启示.docVIP

《儒家和谐思想的思维理路及现代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和谐思想的思维理路及现代启示

儒家和谐思想的思维理路及现代启示 作者:初秀英 文章来源: W--我们的文明网   儒家和谐思想作为积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天仍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思想资源。儒家和谐思想丰富而深刻,当代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研究和总结,本文试从儒家和谐思想诸多方面所贯穿的逻辑主线即思维理路作一初步梳理,并从中寻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启示。   一、儒家和谐思想的思维理路   和谐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先秦儒家以西周末年太史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1]思想为发端,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把“和”作为处理人的身心关系、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法则,所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2]。“和”既是人伦关系的价值取向,又是万事万物生成发展的机制。从孔子学生有子提出“和为贵”[3]、孔子提出“和无寡”[4]、“大同社会”[5],到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7],再到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8],和谐始终是儒家一脉相承的不懈追求。   儒家所说的和谐,并不是毫无差异的苟同,而是包含差异或对立的多种不同因素协调、互补、融合、共存、相济相成所形成的对立统一,是一种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9]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表明了儒家和谐思想的辩证性质。   和谐作为儒家处理“天地人”关系,倡导仁、义、礼、智、信的终极目的,是贯穿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儒家的和谐思想加以逻辑地梳理,可以看到,其基本的思维理路是一个由内而外、由个体自身向他人、社会、自然扩展的过程,和谐不仅是宇宙的最高理想,也是社会的发展目标,而这两者最终都要落实到人自身。人自身的和谐是出发点,由此扩展延伸,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和谐。正如《中庸》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2]   1、“为仁由己”、“正心修身”以寻求人内在的身心和谐。   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0]。只有身修才能家齐,只有家齐才能国治,只有国治才能天下平,即构建和谐的大同世界。可见,人自身的修养是儒家和谐思想的出发点。按照儒家的思维方式,人处于各种关系的核心,是“致和”的起点,也是“为和”的主体,因此,要“外王”必须先“内圣”,要实现社会大同、天人合一,必须以个体的自身修养为基础,即“以修身为本”[11]。内在地完善自己是外在地正确行为的前提。因此,修己成“圣”就成为儒家优先思考的首要问题。   修己成“圣”的主要途径就是“正心修身”,即修身养性。在儒家思想中,“心”主要是指心性、良心。儒家认为身心可以相互促进,修身能够养性,心的境界的提高同样也利于修身。“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11],可见儒家提出的人的身心和谐是以心为主导的,所谓“心正而后身修”[11],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11]。   修身养性的过程就是个人道德的完善、人格的确立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过程。儒家认为通过自我道德修养,人人可以成就圣贤人格。修身养性的实质,就是解决自我的意识、思想、情感、行为是否应当、应当如何的问题,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方式,来陶冶情感、磨练意志、增进理性、澄明德性、完善人格。   修身养性的目的就是把自己培养成有仁德的人,成为志士仁人。在儒家看来,身心的和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有崇尚仁德之心,才会有身体力行之意,“德者,得也,行道又得于心者也”[12]。只有明德于心、达于至善,才能既“内省”、“慎独”,又兼善天下。儒家把“内圣外王”看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坚持“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内圣”体现了对人的内在仁德的追求。而要修己成“仁”就必须从自我做起。“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14]就是说,修己成“仁”是做人的责任,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在儒家看来,通过修身养性而实现的人内在的身心和谐,是实现人际和谐、群己和谐,最后达至天人和谐的必要前提。只有“成己”才能“成人”,只有“成己”才能“成物”,出发点都是“成己”,就是自我内在的身心和谐。   2 “明德行仁”、“成己成人”以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和谐。   在儒家看来,自我修身养性的目的在于明德,明德的目的在于行仁,行仁的目的在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即“修己以安人”[15]、成己成人。孔子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2]在孔子那里,“仁”是众多道德规范的综合,包括“恭、宽、信、敏、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