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交通近代化.docVIP

《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交通近代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交通近代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交通近代 摘要: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以后,半机械化的西式马车、人力车、自行车,以及机械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到清末民初时期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全中国快速展开,新式交通工具成为全国城市及长途交通的主导。这种交通工具的革命产生了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效应: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对人们认识并接受近代工业科技起到了一定的启蒙和先导作用关键词近代交通 公共活动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强大敌人的挑战,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治夷”的呼声。英法联军,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以雪耻图强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这次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交通自然限制、等级制的出行方式安步当车在现代人眼中是一种健身消闲方式,而对古人来说,却只能是长途跋涉时的自我安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北京城里,公共交通的概念还鲜为人知,以人力和畜力牵引的古老交通工具在城市生活中长期担当主角。传统交通工具高、中、低档的结构,对应着人们官民身份、贫富等级的上下结构,在人们出行方式上体现着传统的礼制及等级制度。这些交通工具无论是靠人力畜力,无论是车、船、轿,都行走缓慢,空间窄小,乘坐者根本谈不上舒适,车则要忍受道路不平带来的颠簸之苦,船则要冒着风波颠覆之险,其效能也十分低下。在这一点上,任何阶层的人都是同样的,都要受制于交通工具状况的限制,由此造成了人们流动少、范围小的出行方式和安土重迁的传统。 通商以后,开埠城市商贸兴旺,城区规模范围扩大,人们的出行活动增多,商贸活动频繁,物资运输量、人口流动量大为增多,对运输和出行代步工具的需求大增,通商城市的交通工具率先发展起来。清末以后随着各地城市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也日益普遍发展 传统交通工具衰落被新式交通取代。 起初是原有的轿子、轿车和独轮小车等代步工具数量大增。如上海开埠后租界区因人员流动的需求大增,轿子数量也大为增多,特别是营业性出租轿子增多,供人们随时雇用。但轿子由于需两个人力,轿资稍贵,收入有限的下层人坐不起。在通商以后直至19世纪末,一般城市里仍然沿用轿子、轿车、小车等旧交通工具,即使是通商城市虽然陆续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但轿子、小车等旧式交通工具也仍然并存。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人力车、汽车等新交通工具的发展,轿子、轿车、等旧交通工具逐渐被取代。 大约在鸦片战争时期,有关铁路的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在同治元年,就有怡和、旗昌等27家英美洋行向李鸿章建议兴建苏州至上海的铁路,被拒。次年,又有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汉口至广东、汉口至四川、上海至福州、镇江至北京、广东至云南六条干线铁路,亦被拒。同治四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以作为样品引起国人关注,但不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光绪六年,怡和洋行修建了从上海到吴淞的铁路,引起官员一致反对,终于借口压死一个士兵,以28万两白银买下拆毁,投入海中。 铁路是现代工业的结果,也是工业化的前提。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证明了铁路在工业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国人尚在抵制铁路时,铁路已经横行欧美了。光绪六年,曾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上了一道《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但遭到了内阁学士张家骧、通政司参议刘锡鸿(此人还当过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等保守派的坚决反对,其理无非是说破坏风水、龙脉,招致洋人觊觎等。反对的真正原因是怕破坏中华固有的传统。传统思想那种遇新则反的态度成为中国工业化中最大的障碍。主张建铁路的人也不是从思想根源上批判保守派,而是寻找权力集团中的支持者。李鸿章支持建铁路就靠海军衙门督办大臣醇亲王的撑腰。尽管以后铁路修成了,但保守思想并没有得到触动。正因为这样,早期工业化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是通过权术斗争斗出来的。  中国的有识之士,将修建第一条铁路的地理位置,锁定在与天津近在咫尺的唐山地区。当时,处于蒸汽机时代的天津近代工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优质煤炭做燃料。而唐山的煤炭储藏量恰恰十分丰富,可是由于解决不了运输问题,天津只好通过海运从日本进口煤炭。为了使天津得到质优价廉的煤炭,清代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开平矿务局开始动工修筑从开平煤矿到胥各庄的铁路。   188

文档评论(0)

lisuf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