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翻译传统研究:从转译到从原文译1949
英语知识
造成50年代大量转译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本期奇特的翻译需要和翻译决策。由于本期文学翻译的大方向的核心决策者不是出版社或杂志社,也不是译者,亦非图书市场和读者,而是有关主管部门,因此他们的首要考虑往往是国家政治的需要,意识形态的需要,或者外交需要。他们较少从市场、读者需要出发,也不大考虑译者人才资源的分布与储备,因此导致中国译界未能扬长避短,而是恰恰相反。二是我国50年代“小语种”文学翻译人才奇缺。持续了38年的民国,没有留下什么遗产,亦不曾为此做过有远见的人才储备。三是翻译文学格外醒目地受不断变化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同时亦受主流诗学的制约,它们对翻译文学的干预、操控程度超过晚清和民国,因此之故,有能力挑选作品、有能力翻译的译者未必有充分自主的选择权;资质好的出版机构或杂志社,尽管它们很清楚哪些译者资源可资利用,哪些奇缺,却未必可以独立自主地放手确定选题和组稿,亦不能独立地确定翻译大方向。
易言之,造成整整十多年大面积转译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总体翻译需要跟相关的人才储备严重不对称。二者之间的错位、缺口大得惊人。而决策机构根据文学之外的目的制定文学翻译大方向,脱离了当时译界实际状况,加剧了上面的不对称。由此导致50年代成为“转译年代”,尽管因为政府大力支持而取得了俄苏文学这个最大的翻译板块从50年代中期起就彻底告别转译的巨大成就。
然而,跟晚清、民国时期的转译相比,五六十年代的转译,有一个明显差别。前者显得缺乏计划,缺少前后一致的基本策略,后者则有一个基本策略,即翻译对象倘若是当代、现代作家作品,翻译的缘起倘若是政治任务、外交任务、跟意识形态有关的文化任务,若一时物色不到合适译者从原文译,抑或找不到合适的原文本,便取转译;但在古代、现代经典的翻译方面,却从长计议,尽量避免转译,尽可能安排从原文译。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的作品等。概言之,后者明显有轻重缓急之分,据此决定翻译策略,并不一味地“病急乱投医”。更令人高兴的是,整个五六十年代的经典文学翻译的计划性要大大强于民国时期,且在坚持计划、贯彻计划方面做得很好,无疑是1898~1977年大半个世纪里做得最好的。
由此可知,五六十年代的转译,主要是上述5大语种之外的各国近现代、当代作家的作品。当时的首要翻译动机,与其说是文学的,毋宁说是非文学的。其五花八门的动机归纳下来,可以是翻译外交、国际政治斗争,友好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对外政治宣传等,也可以是其他的动机,但偏偏不是为着文学本身。文学翻译的首要动机不是文学,这个悖论一直是1898~1977年中国翻译的一大传统。
三
然而,我国“非通用语言”文学翻译实现从转译到从原文译的突破性转变,偏偏始于共和国第1时期(1949—1977)。转变首先发生在编者(含出版社和杂志社,下司)和译者的意识上。50年代,一方面我国仍不得不大量借助转译,另一方面我国译界和编者的文学翻译意识在50年代后半期悄然发生转变,或者说翻译意识在一次重大翻译工程中逐渐统一起来。回顾1949~1956年,翻译界和出版界根本看不出什么精品意识,转译的译本随处可见,其合法性亦无人质疑,但此后似乎逐渐发生了变化。其最明显的标志,是50年代后期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由出版社和编委会策划并陆续组织实施的著名的“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翻译工程。因为一流专家的参与(为此专门组建了一个有40余位专家组成的“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会”),因为这套丛书前所未有的高规格、高标准所伴随而来的精品意识,严格的选题、组稿、审稿程序,使得两家出版社(先是人文,后上海新文艺亦加入)出书过程中前所未有地关注译作质量。这个质量,简单说就是经典的原作须配一流的汉译,而这“一流”的内涵必然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挑选最适合的优秀译者,二是(尽可能)从原文译。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及后来增设的两套丛书的运作方式,连同商务1958年恢复建制后开始运作的汉译西学名著丛书,为提高我国译者和编者的原文意识、确立经典作品从原文译的翻译模式,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
它所承续的传统,应该是1930年胡适领导的“中基会编译委员会”与商务合作的世界名著翻译工程(王友贵,2004:12—16),以及商务1928—1950年的“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的运作经验。但胡适那个翻译工程尽管已经体现出鲜明的从原文译意识,可在实际操作上远没有五六十年代规范、严格,在制度上也远没有后者完善。这就意味着一个新的翻译传统的开端。它跟民国时期商务的丛书运作有关,但它主要是在50—80年代的“三套丛书”和商务那套文革后改称“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运作过程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