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飞机升空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几个不同的气流小实验,研究飞机升空的道理。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白纸、直尺、小木棒、胶带。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飞机已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一架飞机很大、很重,那么它是依靠什么力量飞向天空的呢?今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吹不开的纸
①、双手各拿一张A4白纸,使他们相距不太大的距离,并让他们自然下垂。
②、用嘴对着两纸之间平稳的吹气。
③、实验观察:两张纸出现了什么现象?
思考:空气对所有的物体都有压力,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向两纸之间吹气时,空气流动快了,纸间压力减小了,而纸两侧空气压力不变,相对大于里边,压的纸向里靠近,两张纸没有被吹开?
2、实验二:吹起来的纸条
①、将A4白纸条贴近嘴唇下边,并用食指按住,然后平稳向前吹气。
②、实验观察:纸条出现了什么现象?
思考: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用嘴吹气时,纸条上边的空气流动快,空气压力相对小,纸条下边的空气流动慢,空气压力相对大,纸条是不是由于上下空气流动速度不一样,造成压力不同而被托起来的?
3、、实验三:模拟机翼升起
①、将一张A4白纸对这,使上半部分纸比下半部分纸缩进2.5厘米,用胶带把上下两部分粘起来,形成机翼状。上半部分略凸起形成圆拱形,用直尺从中间穿过。
②、向模拟机翼平稳吹气。
实验观察:模拟机翼出现了什么现象?
思考问题并回答:
①、根据实验二的道理,模拟机翼上下部分的空气压力大小如何?
②、说说模拟机翼被托起的道理?
③、想一想飞机升空的道理。
分组讨论:为什么飞机场要修长长地跑道?
(三)探索发现
当飞机高速滑行时,机翼的特殊构造使机翼上面空气流速比机翼下面空气流速快,机翼上下空气产生的压力差将飞机举上了天空。
(四)探索延伸
课下分小组研究课本5页题目:为什么会发生两船相撞的事故。
第二课:框架结构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材料相同,构造结构不同,所承受的重量也不同。
2、通过实验,感受实验的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台秤、橡皮圈、直尺、剪刀、一次性木筷。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根木筷子一折就断,一组木筷子通过绑扎就能承受一定的重量。木筷子绑扎的结构不一样,它的承受重量也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哪种平面框架不容易变形
①、每人用筷子个捆成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框架,连接处用橡皮圈固定。
②、双手拿住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对角用力挤压,看看那个框架容易变形。
③、在长方形框架中绑扎一个斜杆,再试,这次是不是框架的稳定性增加了?
2、实验二:立体框架承重。
①、用20根相同木筷,构造一个木筷框架。
②、框架模型要工整、美观。
③、框架要以承重多少为主要标准。
3、分组实验,框架样式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①、准备工作:讨论框架的形状,拟定制作方案。
②、设定框架的尺寸。
③、计算使用的材料,横杆、竖杆、斜杆的数量,确定绑扎部位。
④、具体工作分配到人。
4、评价各组的框架,师生共同完成。
组别 框架承
重量 框架木
筷数量 好 中 差 名次
1
2
5、交流问题:分析承受重量大的框架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三)探索发现
1、搭建木筷框架结构的过程:
提出实验课题——设计框架结构——拟定制作方案——分工制作框架——检验试验成果——交流总结
2、实验说明,材料相同,构造结构不同,所承受的重量也不同。
(四)探索延伸
观察塔式起重机的结构,说说哪些部分利用了三角形框架,它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课:捆管子中的数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捆若根管子所用绳子长度的规律。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直尺、软米尺、易拉罐若干、绳子。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种圆管状的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运输和保存往往需要把若干根管子捆在一起,那么,需要多长的绳子才能捆好?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过程:测量,易拉罐的周长和直径
1、教师指导测量方法
2、按自己的方法测量出易拉罐的周长。
3、提问:用什么方法测量的?测得的直径和周长各是多少?
思考:有人估算一棵大树的直径,此人拿出软皮尺量出树围的长度,将树围长度除以3约为大树的直径,这种做法有道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英语上Module8 Sports life Unit 2 He trained hard to be the best教学设计-英语九年级上册.docx VIP
- 知到智慧树网课音乐艺术概论 答案.docx
- 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设计技术服务方案(投标用).doc
-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课件-醛酮.pptx VIP
- 小学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
- 袁隆平英文ppt.ppt
- 职业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x
-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模板.doc VIP
- 2020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学术标准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