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愁资料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2]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1]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1]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2]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 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0年5月到台湾,9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及台大教授。 1956年,开始在大学任教。与范我存女士结婚。 1961年,赴美国进修。第二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台,任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1966年,任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台大等校兼课。 余光中 余光中(5张) 1969年,赴美国任科罗拉多州寺钟学院客座教授。 1971年,任师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 1974年,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 1980年,任国立师范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199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200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予荣誉文学博士。[2] 2007年,荣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 2010年,携夫人及女儿出访江南大学,并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3] 2010年,余光中亲赴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参加2010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并专门创作一首纪念屈原的诗歌《秭归祭屈原》。 2010年6月17日,余光中携家人和流沙河,李元洛参观了三峡大学,并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名为《我的四度空间》的演讲。 2011年3月24日,国立中山大学于其校逸仙馆举办“台湾书写·世界发光 余光中诗韵与音符的交响”的讲座,由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余光中教授和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陈芳明所长,以谈话的方式面对学生演讲。 2011年4月1日,受聘于浙大客座教授。 2012年4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驻校诗人”,并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界熔铜艺术创始人、庚彩艺术发明者的朱炳仁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诗与海峡的对话”,即朱炳仁《云彩》与余光中《乡愁》会诗。 2015年2月27日至3月6日,余光中教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主持新亚书院六十五周年院庆学术讲座暨第二十八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其间,余教授主讲了三场公开讲座,探讨中西诗人和诗歌的特色与异同,并分享赏析诗歌朗诵的心得。[4] 母亲是儿子生命的源头,在这个意义上说,母亲就是儿子生命的故乡,生与死隔开了,儿子和母亲的联系,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亦是永恒的乡愁。余光中和母亲感情极深,他九岁稚龄抗战爆发,首都南京沦陷,父亲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母亲带着他辗转流徙在日本军队的铁蹄之下。生死相依的母子俩,从江苏,到安徽,走上海,远避香港,取道越南河内,经昆明来到战时首都重庆,与先期到达的父亲团聚,而后全家寄居巴山蜀水之间。在他告别母亲外出求学的日子里,母子间的思念牵挂就是靠书信往还传递的。五十年代末母亲病逝,他先后写下了《招魂的短笛》《圆通寺》《登圆通寺》《母亲的墓》《母难日》等诗文,深致绵绵不尽的哀戚之思和高天厚地般的感戴之意。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乡愁》四节诗竟有两节即一半的篇幅,是用以抒写母子亲情的。余光中的妻子,原是他的表妹,由恋人而眷属,几十年的岁月过去了,诗人的情爱新鲜如初,老而弥笃,在他的感觉中,妻子“仍然是新娘”。从初恋时写下《咪咪的眼睛》,到结婚三十年的《珍珠项链》,他们的爱情激扬着诗人的灵性和才气,催生了诸如《等你,在雨中》《满月下》《碧潭》《双人床》《

文档评论(0)

xiayutian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