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docVIP

《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靳桂云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农业考古》2007年第4期 一 引言 小麦是旱地高产作物,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现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在中国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因为其在农业史研究方面的意义,而且还在于在考古学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随着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的深入,对史前时代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考古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考古学资料显示,正是在文明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龙山时代,考古遗址中小麦遗存普遍出现,这可能暗示当时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与农业特别是小麦种植有某种关联(1)。关于农业对考古学文化发展的直接作用,在北美东部的史前文化中也有明显的表现(2)。由于受到考古资料的局限,至今仍然对小麦这种重要粮食作物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很多模糊的认识。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已经发表的考古资料,对中国先秦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小麦遗存(3)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麦产生与发展历史过程,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二 中国早期小麦遗存的考古发现 根据学术界的一般观点,西汉以后,小麦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新石器时代到秦以前的时期,是探讨小麦这种作物在中国出现和早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本文中的“早期”就是指秦及其以前的时期。关于中国早期小麦的研究,一直受到植物学家、农学家、古文字学家的重视,而从考古学角度进行探讨的工作很欠缺。事实上,研究这个问题,考古学资料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系统检索公开报道的小麦考古遗存资料后发现,到目前为止,小麦考古遗存的相关报道不仅数量少,而且有些资料的可靠性比较低。我们将所收集到的相关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的考古报告中公布的材料,另一类是转载或者是非考古报告中公布的材料。第一类资料,还可以根据标本是否经过专业人员鉴定细分为两类。 表1综合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公开报道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早期小麦遗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 从表中可以看到,年代最早的小麦遗存是河南陕县庙底沟距今7000年前后的麦类植物印痕。这个资料未见正式报告中报道,只是在论述性文章中提到;认为是“麦类印痕”,没有明确是小麦还是大麦,亦或是其它麦类。山西保德王家湾出土的史前时代“麦粒印痕”,既不曾见于正式报告,也没有明确小麦还是大麦(23)。20世纪60年代报道的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乡土墩遗址发现的遗存,也是“麦”,没有明确是否为小麦或大麦。鉴于上述,我们暂时对这三个材料存疑,就是我们在分析中国早期小麦遗存的时空分布时不采用这些数据。此外,文献20中提到的几个遗存资料,都没有给出参考文献,其中除山东日照两城镇、河南洛阳皂角树、陕西周原和安徽亳县钓鱼台以外,我们都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自然也不能将河南新密新砦、偃师商城商代早期、殷墟商代晚期的发现作为正式资料来引用。关于遗存的年代,我们优先选择那些炭化麦测年结果,但对于炭化遗存自身进行测年只是最近才被重视的,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报道都没有对炭化遗存自身进行测年;所以,如果麦类遗存与明确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共存关系是确定的,就采信其年代;而象新疆发现的三处遗存资料,其年代是根据与其共存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判定的,但问题是考古学文化的年代也是不确定的,例如,对于新疆“含彩陶类型”的年代,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孔雀河下游墓葬的年代也只是推测,对于这三个遗存的年代,本文也存疑,最起码有待新的资料来证实。 如果我们暂时不考虑前面提到的存疑的麦类遗存资料,就可以做出图l。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年代最早的小麦遗存就是龙山时代,空间分布上从甘肃天水西山坪遗址(年代是距今4800年)、甘肃民乐东灰山(距今5000—4000年)、陕西武功赵家来(4400—4000)、歧山周原,到山东(24)茌平教场铺、胶州赵家庄和日照两城镇;此后的夏商周时期,不仅有小麦遗存,还有大麦遗存,有二里头文化的河南登封王城岗、洛阳皂角树、偃师二里头(二里头文化三期),商代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陕西歧山周原、西藏昌果沟,周代的安徽亳县钓鱼台、青海丰台。 ? ? 上述资料显示,在龙山时代,似乎小麦突然在中国黄河流域大范围出现,而且从胶州赵家庄等遗址中出土的炭化小麦形态看,显然已经是完全驯化成熟的小麦,已经远远脱离了小麦种植活动的初期阶段。但是,我们发现,在河南省范围内,没有发现龙山时代的小麦遗存。而此后的夏商周时期,小麦遗存分布空间范围扩大了;如果将这种考古发现状况与文献记载的商代小麦生产情况对比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是极不相称的;同时,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经济的迅速

文档评论(0)

xiayutian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