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教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怎样教学

我们怎样教学--几何画板应用实例(一) 北京知春里中学 曹致辉   北京知春里中学是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海淀区数学CAI课题组”的实验学校之一。在课题组负责人王鹏远老师的支持下,该学校曹致辉老师在每周上计算机课时让学生自己操作《几何画板》,并于随后应用于数学课堂之中。在经过了半年的实践之后,曹老师感触颇多。以下摘自她的一篇论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代云飞同学:老师,什么时候再上计算机课?(每天都问一次) 张阁同学:都上三节课了,我还以为上了一节课呢!(这时已是5:30了) …… 以上是摘录我的学生们的几段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对几何画板的喜爱。我教的两个班,每周上1-2节几何画板课,学生们可喜欢了,一听说要上课就欢呼起来。当我讲到有关几何画板知识时,所有同学都听得极认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几何画板学几何使学生对几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二、有了问题就成功了一半 孔硕同学:老师,画平行线为什么要同学定一点和一线? 王楠同学:调角的度数,为什么要调角两边上的点? …… 差生原来是“没有问题”、,现在就数他们的问题多。越是几何知识掌握有偏差的同学,画不出图来,自然是问题越多。每节几何画板课,我都要解决几个平时他们绝对不会问的问题。这些同学中,有的是第一次问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可以发展学生理解错了什么几何基本知识。这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发现的。“有了问题就成功了一半”,用几何画板学几何使所有学生都开动了脑筋,也就开始“好问”了。   三、学习是个探索的过程 学习是个探索的过程,就象人类在历史长河中获得知识的过程一样。 几何的发展,是从大量具体的图像、生活中人们对图形的认识慢慢发展成为今天的几何学的(包括几何图形、文字符号、几何证明等)。而我们的教学是在一节课就把人类上千年发展来的几何知识“教”给了学生,实际上学生明白和掌握了多少呢?好些的学生是生吞活剥,再加上理解着来,因此表现上看上去好象懂了;差些的学习则是不解其然,根本就不能理解。之后是练习,好学生照猫画猫,差些的只有听别的同学讲或干脆抄一份了事。可当一要真正运用这些知识,所有学生都等老师先做个样子,否则就是不会用。 举个例子来说,当让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画全等形时,不论好的还是差的,全都不知该怎么办。他们会作练习,但并不真正懂得这些定理是什么意思。而几何画板把动态的图形第一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他们有了一个沟通几何图形与几何符号、几何语言的工具,这是传统几何教学所做不到的。学了几何画板后,学生在课上运用几何知识时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不知如何确定角、如何调整角的度数、如何画平行线、如何画两个相等的角等等。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如唐博男同学,上课提问到他时一直问角答边、问边答角,实际上就是他不能理解边是什么、角又是什么。通过一个多月用几何画板作图,他再也不犯这种错误了。 数学是什么(一) 北师大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桑新民   提到数学的本质,就涉及到数学和物理、化学这些经验科学的关系。过去对数学的本质理解存在不少偏颇,认为数学是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抽象。但实际上,这个定义是在用机械反应论的观点来定义数学的。这样一来,数学和物理就无法区别,因为物理也是对客体的反映。 对于这个问题,皮亚杰的研究有一个突破。他区分了两种经验,一种叫物理经验,一种叫数学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是对客体的抽象,而数学逻辑经验呢,自然界里没有,它是对人的活动、人的动作的反身抽象。 心理学揭示出很重要的一个规律:儿童在学数学时,都要以浓缩的形态再现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人的数学从哪儿来的?是计数活动(例如结绳计数)才有的,然后才有几何。但是一旦这个东西形成以后,它就形成了一个抽象的数学体系、几何体系、逻辑体系,而且分为几个部分。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就形成了一整套的系统理论。因为它有很大的普遍性,它可以推理,它就好象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我们好象在学这个东西。而学这个东西就形成了很多公理、定理等,而且只要按照这个套,就不会错。所以后来一说数学,好象就是记住这些公理、定理,然后一套就行了。其实这样是不会懂数学的。 没有操作、没有计数活动,儿童学不会算术。所以开始一年级孩子学习算术时,一定要有经验支撑,而且开始一定要加具体的量,如一个苹果、一个梨。然后再抽象,再抽象出1、2。现在看来从有量的抽象到没有量的抽象太难,所以中间应该有一个中介。中介是什么呢?中国是用算盘。一个算盘珠既可以代替一个苹果,也可以代替一个梨,已经经过一步抽象了。通过这样一个中介,儿童比较容易达到这个过程。教孩子不能脱离这个。另外,教几何也是这样,一定要有空间度量活动。这样它才能理解什么叫点,什么叫线。 但是我们现在,用传统手段教数学就缺乏操作,缺乏操作活动!离开人的活动是没有数学、也学不懂数学的。

文档评论(0)

yingxiaorong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