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doc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先划出来。   生:   师:带着你的问题在小组里找找答案。   生:   师:在你们组讨论中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地方想请其他同学帮助的。   生1:在课文第三自然段”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这一句中,”淙淙地流着”是怎样地流?   师生:”淙”应读”cóng”      生2:”淙淙地流着”是指小溪流动时发出的声音。   师:这声音是小溪发出的,怎么读呢?   生:我认为读的时候应该轻一点。   师:请同学们也带着你们的想象读一读。   生:   师:这是小兴安岭春天的一景。春   师:还有哪些词句或课文内容上的问题?   生1:第四自然段中”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   生2:”郁郁葱葱”是说树木长得很旺盛。你可以从下面的话中想象一下。”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它们的枝叶连天空都遮住了,所以说长得非常茂盛。   生3:我还有补充。这个词还可以根据”密密层层”和”严严实实”这两个词来理解。树木的枝叶长得很密,一层层的,不仅可以说树长得茂盛,我觉得还可以说树很多。   师:你可以读一读吗?   生3:   师: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试试。   生:   师:这是小兴安岭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夏天的景色。   师:夏      生:课文第五自然段中”这时候,森林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这里为什么用”献”字?   生1:我认为这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生2:这里不仅用拟人,这个”献”字还可以表现出是森林主动给人们的。   生3:我建议你把”献”字换成别的字试试。   师:换成什么字呢?   生4:换成”捧”字也许可以。这时候,森林捧出了……   师:不论用”献”还是”捧”,森林愿意把这么多财富在秋季交给人们,你觉得森林与人们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   生1:我觉得森林与人类的关系非常亲密。   生2:我觉得因为人们对森林好,所以森林才愿意献上这么多好东西。   师:看来这里的人们确实很爱这片森林,而森林对人类的回报就是”这时候……”   生:”森林献出……”   秋   生1:老师,我还有问题。在第四自然段中”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为什么是”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生2:用笼罩行不行?   生3:”浸”就是泡。   师:我们在浸衣服时会看到水渗透到衣服的每一个地方,在这里用”浸”你感受到什么?   生4:哦,我知道!这个时候浓雾已经渗透到整个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换成”笼罩”就不会显出雾浸得很深了,而是浮在森林的上面。我可以来读读。   师:其他同学快感受一下。   生:   师: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   生:”利剑”是什么啊?   生1:”利剑”就是特别锋利的剑。   师:课文中把什么比喻成利剑?   生:阳光   师:这个比喻使你有什么感觉?   生:特别暖和。   师:咦?今天也暖和,谁看见阳光射下来时像利剑了?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   生1:射下来时的速度特别快。   生2:阳光射下来时很细。   生3:   生齐读。   ……   师:你们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了,大多数是在描写小兴安岭春,夏,秋的三个自然段中出现的。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我们这里还少冬季。默读课文,你认为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生:   生: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是一部分,写小兴安岭树多;三至六自然段是一部分,写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   生:反对,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对下面四个自然段是一个概括,所以应该分到第二部分。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我同意第二种分法,因为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第二部分是总分的结构。   课后反思:   这一教学片段主要围绕学生的质疑展开。学生在通过课下预习,课上初读课文后,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他们在字词理解上也存在问题。基于希望学生能把理解词语作为感受课文的台阶这样的考虑,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起始点,由一个字,一个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由浅入深,由字面理解拓展到课文的内在含义。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先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去理解,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再作出判断:在这一点上课文的含义学生是否理解到位了?如果还有深入理解的余地,则旁敲侧引地指导学生去领悟,想象,并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也为在第二课时进行更深一步读写训练留出了时间。   这一教学过程在时间上超出了原有设计,但却收到了良好效果。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