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词卡。
主要板书计划:
7 乡下孩子
怀里 黄鹂 欢唱
背上 野菊 盛开
捉蝴蝶 编故事 阳光下生
含草叶 吹歌曲 旷野里长
挖野菜 撑猪肚
逮小鱼 猫乐坏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朗读、组词、说话。
课外: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7 乡下孩子
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 欢唱 编织 含 动听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曾一串猪怀里编织
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
欢唱:欢乐地唱歌。
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
3、个人练读课文。
4、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
分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须按笔顺描红的四个生字。
串:独体字,七笔写成。两”口”相叠,下”口”比上”口”更宽扁些,末竖中线行笔,穿过两”口”下伸收笔。
猪:十一笔写成。左右结构。上部”犭”是新偏旁,称”反犬旁”,”弯钩”须写挺直。
曾:十二笔写成。上中下结构。上部” “为”两点头”.中间不能写成”田”.
编:十二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绞丝旁的写法。
其他六个要描红的生字。
坏:七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提土旁末笔是”提”,不是”横”。
含:七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是”令”。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
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身上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女孩子面部表情怎样?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
小结图意。
2、指名读课文。
3、分小节讲读。
第一小节
指名读
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曾是”什么意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这一句当中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有什么含义?请读一读这一句话再回答。
分两大组,一组读第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
学生答。
小结。
齐读。
第二小节
指名读。
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
小结。
齐读。
第三小节
指名读
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
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
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分组读,体会意思。
小结
齐读
第四小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