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15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15
第二十二课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 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朗读背诵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介
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污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
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
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
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
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在思想、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三、教师范读
听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在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要求学记住下列读音。
嗜 ?? 辄?? 吝? ?褐?? 汲 ??俦?
觞? 箪?? 黔?
学生自行朗读,读准、读熟、读得流畅。
四、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的解释,亲做好笔记。教师巡视,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1、词类活用:以乐其志: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2、重点词语:
何许人 不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亲旧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箪瓢屡空?? ?晏如?? 赞 ??戚戚 汲汲?? ?俦?? 觞
五、朗读、背诵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六、作业
1、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2、朗读、背诵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
抽背课文,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板书]
主要方面
相关内容
籍贯姓字
?
思想性格
?
乐趣爱好
?
生活状况
?
1、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赞美了他什么样的思品格
明确:“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第二大爱好——饮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作者的生活状况是穷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以上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从本文来,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明确: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 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三、 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明确: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