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览玄珠录的道教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玄览玄珠录的道教思想

王玄览《玄珠录》的道教思想 李刚 王玄览,俗名晖,法名玄览。其先祖于晋末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移居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玄览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卒于武周神功元年(697),为当时四川有名的高道。他的身世略见于其弟子王太霄《玄珠录序》,《序》中说:“师年十五时,忽异常日,独处静室,不群希言。自是之后,数道人之死生,儿童之寿命,皆如言,时人谓之洞见。至年三十余亦卜筮,数年云不定,弃之不为,而习弄玄性,燕反折法,捷利不可当。耽玩大乘,遇物成论。抄严子《指归》于三字,后注《老经》两卷,及乎神仙方法。丹药节度,咸心谋手试。既获其要,乃携二三乡友往造茅山,半路,觉同行人非仙才,遂却归乡里。叹长生之道无可共修,此身既乖,须取心证,于是坐起行住,唯道是务。二教经论,悉遍披讨,究其源奥,慧发生知……。亦教人九宫六甲、阴阳术数,作《遁甲四合图》,甚省要。年四十七,益州长史李孝逸召见,深礼爱,与同游诸寺,将诸德对论空义,皆语齐四句,理统一乘,问难虽众,无能屈者,李公甚喜。时遇恩度为道士,隶籍于至真观,太霄时年两岁也。既处成都,遐迩瞻仰,四方人士,钦挹风猷,贵胜追寻,谈经问道,将辞之际,多请著文。因是作《真人菩萨观门》两卷,贻诸好事。年六十余,渐不复言灾祥,恒坐忘行心。时被他事系狱一年,于狱中沉思,作《混成奥藏图》。晚年又著《九真任证颂道德诸行门》两卷。益州谢法师、彭州杜尊师、汉州李炼师等及诸弟子,每咨论妙义,询问经教,凡所受言,各录为私记。因解洪元义,后诸子因以号师曰洪元先生,师亦不拒焉。又请释《老经》,随口便书,记为《老经口诀》两卷,并传于世。时年七十二,则天神功元年戊戌岁(按:应为“丁酉”),奉敕使张昌期就宅拜请,乘驿入都。闰十月九日,至洛州三乡驿羽化。”由上述可知,王玄览早年偏重于道教方术,好为人卜筮吉凶,看相算命,约四十岁左右,开始习弄“玄性”,深入佛老,究其源奥。晚年一度入狱,六十岁后不再讲灾祥,但行坐忘修心,著书立说,传授其道教思想。 由于王玄览对佛理作过深入研究,故其道教思想中有股较浓的佛学味,特别是当时蜀中流传的佛教三论宗中观学说对他的启迪不可低估,观其与佛教大德高僧讨论“空”义,熟练运用中观“四句”范式即可明白。从这一点看,他的哲学思想特色颇与重玄学派的李荣雷同,二人又都是成长于蜀中,表明初唐时蜀中道教深受佛教中观学影响,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辩性。可以这样说,王玄览是援佛入道、将佛教哲学与道教哲理结合起来运用得较好的道教学者,是当时蜀中道教界远近闻名的有影响的高道。王玄览曾注解《老子》,著述颇丰,可惜已亡佚,只有弟子王太霄据诸人听讲笔记汇集而成的《玄珠录》两卷流传至今,收入《道藏》太玄部,为研究王玄览道教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 所谓“玄珠”,道教又称宝珠、心珠,实际上就是指人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一注解“元始悬一宝珠”说:“宝珠即心也。儒曰太极,释曰圆觉,盖一理也。道亦曰玄珠、心珠、黍珠,即是物也”。准此,则所谓“玄珠录”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心录”,就是王玄览心路历程的记录。《玄珠录》一书收王玄览的语录约一百二十余则,所涉及的理论问题相当广泛,我们这里主要透视他对“道体”、“道物”、“心性”、“有无”、“坐忘”等问题的论述。 一、论“道体”。 道自体的真实本相是什么?王玄览认为:“道体实是空,不与空同。空但能空,不能应物;道体虽空,空能应物”。1道体的实相是“空”,但又与佛教《成实论》的“空”不同,《成实论》的空义是“空无”,不包含“有”的成份,故三论宗斥其为“无见”。道体的“空”能够应物,其含义接近三论宗的“空”,盖三论宗之“空”包含“有”的意思,是即空观有,即有观空。道体的“空”也是如此,既能由空观有,又能由有观空。打个比喻来说:“道体如镜,明不间色,亦不执色,其色变改去来,而镜体不动”。2就是说,镜子照物,但又不执着于物,所照之物千变万化,而镜体自身不变,空空如也。道体的“空”即与此相类似,它能映出物相,而又不为物所累。 道体的“空”又呈现为静寂不动,正如王玄览所说的那样“真体常寂”。他运用佛教中观的“四句”范式证明道的玄寂性:“大道师玄寂。其有息心者,此处名为寂;其有不息者,此处名非寂。明知一处中,有寂有不寂。其有起心者,是寂是不寂。其有不起者,无寂无不寂。如此四句,大道在其中”。3通过对“寂”与“非寂”这二边的否定,以证明道体的“玄寂”。王玄览从不同角度来构建道体的空寂圣殿:“法体本来,体自空旷,空旷无有无见”。道体本来就是“空旷”的,“持一空符以应诸有,有来随应,有去随亡。有若不来,还归空净。空中有分别,有分别亦空;空中无分别,无分别亦空”。4不论有分别无分别,最终只是个“空”。就“色”、“空”与“名”来说:“色非是色,假名为色。明知色既非空,亦得名空。无名强作名,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