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解决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研究
—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性与构想
摘要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在资金投入上不可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应该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居民发展经济,需要的是资金以及懂得如何取得信贷资金,因此建设农村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三农、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用贷款。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背景及其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将三农问题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金融环境中信用的缺失,特别是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现象越来越,大大地影响到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农村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良好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顺利进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在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中,资金循环的链条才能不中断,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也才得以发挥,并促使农村经济加快发展。12%左右的储蓄存款余额全力支撑着60%一70%的农业贷款和70%-75%的乡镇企业贷款。2004年6月底,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6724亿元,占金融机构存款的11.6%;各项贷款余额19585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11.5%,其中,农业贷款余额8615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6%。截至2005年6月底,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达10299亿元,比年初增加1688亿元,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57.87%,高于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4个百分点。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87.39%,增加额占金融机构增加额的92.24%。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融资的主力军,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
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进了农村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正进入一个结构大调整时期,生产方式正在由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种植、养殖为主,向现代化的工厂式种养业为主转变;生产技术正在由传统的自然繁育向现代生物技、基因工程方法转变。面对我国人多地少,各地自然条件相差悬殊的现实,在现代化农业企业发展的同时,农业产业化更多的选择“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该模式通过集约化、工厂化的生产经营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新的联合。农户小额贷款作为农村信用关系的一种重新设计,有利于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责权利益关系。在农户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低,经营资金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及时切入,适应了新的经营模式对资金投入方的需要,在货币资金的推动下,把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资源整合到适当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中去,推动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传统的农业向规模化经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转变;推进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
3.2农村信用体系打开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新天地,进一步端正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向。
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提追改革,把农民从僵化的集体经营模式中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离土不离乡,广开生产门路,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城乡差别缩小,农村经济出现新的飞跃;土生土长的乡镇企业有的已经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当地经济的亮点。 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一度偏理了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贷款向乡镇企业倾斜,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和巨额资金损失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状况恶化。2003年起,为了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其支持“三农”的能力,中央银行采用专项票据和再贷款的形式向积重难返的农村信用社注入巨额资金,用以置换其不良贷款,以期达到“花钱买机制”的效果。根据中央银行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自2003年启动注资改革以来,按照四级分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逐年下降,2003年至2008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059亿元、4525亿元、3256亿元、3033亿元、2883亿元、2965亿元。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也从29.4%下降到7.9%。 2009年8月5日,中央银行又发布了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披露,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万亿元、4.5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