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褒禅山记》免费教学案3
《游褒禅山记》免费教学案3
A.课时安排:三教时。
B.教学目的:
1.思想教育目标: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3.能力培养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
C.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背诵全文;
2. 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3.之\以的用法。
D.教学方法:精读课。
E.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室设备——电脑等。
F.教学设想
1.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学生初次学习这样的文章,会有一定的困难。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是: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全局,抓住全文的警策“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初步理清脉络层次,然后逐段教读,最后总结全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概括成:“全局——局部——全局”。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为前提。
2.对语言障碍要有足够的估计。本文中有些句子层次较多,有些词看似平常而用法和含义比较特殊,常见虚词“其”“之”“以”等出现的频率较高,且涉及多种用法,这些都是困难所在。有些词、语、句要提出来,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解释;有些可以在教读过程中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解释,而后补充纠正;有些可以放到结束课上,通过分类整理,加深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上述词、语、句的含义。
3.本文作者的思想是深沉的,胸怀是阔大的,所以能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点,学生很难品味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将示范背诵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必要时应逐句地带领学生诵读。
4.本文拟用3课时教读,安排如下:
第1课时:讲解文章主旨和布局,介绍作者,诵读第1段。
第2课时:诵读第2、3段。
第3课时:诵读第4、5段,总结全课,完成练习第一、三、四题,整理实词。
G.预习安排
1.对照注释看课文一遍,然后朗读课文一遍。
2.给下面的句子划停顿: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注意本文中的“其”“之”“以”都有多种用法。
4.准备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三篇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
教师:根据初读印象说说《游褒禅山记》跟上述四篇有什么不同。
教师指出: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像《游褒禅山记》这样由记游中生发出大段议论的不算很多,这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阅读时要注意的是,文章议论的中心是什么,它怎样由记游中生发出来。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才能学好这篇文章。
二、讲解文章的主旨。
1.CSC课件中朗读展示。
2.学生齐读全文。在齐读前先检查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正音”无物以相之 何可胜道也哉 长乐王回深父
3.教师指出: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4.追问: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
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
5.“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极夫游之乐”是指什么说的?为什么到了洞之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你们能不能从毛主席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的这个意思呢?再说作者的“悔”——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结:“随之”,就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三、作者简介。
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预习提示”已经说过,这里稍作补充如下: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四、学生齐读课文前四段。要求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文章布局上的特点,弄清作者的总体构思。
五、归纳文章布局的特点。前面在讨论文章主旨时,已经涉及布局的一些特点。这里只稍作补充,然后归纳。
问: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可见第1、2段是记游部分。
问:作者发了哪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