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鵬,论媒介记忆的维度机制及其镜像.docVIP

邵鵬,论媒介记忆的维度机制及其镜像.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鵬,论媒介记忆的维度机制及其镜像

邵鹏: 《论媒介记忆的维度、机制及其镜像》,《新闻前哨》2012年第7期(封面推荐论文) 论媒介记忆的维度、机制及其镜像 邵 鹏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摘要】在媒介失忆愈演愈烈的今天,媒介记忆作为媒介研究和记忆研究一个交叉领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注意。本文认为,记忆概念可以运用于媒介研究之中,媒介记忆的内在运作机制与个人记忆的内在运作机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透过媒介浅层记忆、深层记忆和底层记忆三个分析维度,可以展现媒介记忆的内在机制、传播功能和运作镜像,启迪人们从中找到拯救当下媒介失忆的新路径。 【关键词】媒介记忆,浅层记忆,深层记忆,底层记忆,传播理论 引言 对于个人记忆的剖析是理解自我的一种探索,是揭示个体独特性和内在秘密的一次探秘之旅。个人记忆作为个人接受外界讯息并保存讯息的心理现象,作为其他记忆研究的基础,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等研究者已经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范围也不断向外扩展。法国社会学家Maurice Halbwachs首先提出“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的概念,德国古埃及学家Jan Assmann则率先对“文化记忆”(cultural memory)进行研究,接着则先后有学者提出了“公共记忆”(public memory)、“社会记忆”(societal memory)等不同概念。 “媒介记忆”(meida memory)是作为媒介研究与记忆研究的交叉领域而提了出来的概念,试图从中探讨在媒介运作中媒介是如何通过扮演一个记忆代理角色来完成与社会其他领域的互动过程。2011年,以色列奈塔亚学院和海法大学的Motti Neiger、Oren Meyers和Eyal Zandberg 三位学者第一次是将媒介记忆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编撰成书,试图更为系统地研究媒介记忆的场域以及媒介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交互关系。就研究目的而言,学者们通过对于不同类型记忆的划分,强调记忆在不同领域中有着各自的特性与关联。而不同概念运用的本身也包含着使用者对于不同的侧重点的关照。然而,无论如何扩展,不同类型的记忆研究始终是以个人记忆为基础单元的延伸与拓展,而媒介记忆正是个人记忆之上的集体记忆承载着一种文化的基因社会与政治议题的受众对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在不断地迁移,周期逐缩短→快速递增→缓慢递增直至越来越少的成员加入到采纳者的行列。不同的是,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兴趣的转移与更替速度更是惊人。在研究的案例中,对偶然性事件的关注,在快速增长期仅仅持续两天就进入了缓慢递增阶段,随之开始逐远离受众视野。在进一步地针对网络舆论运动的研究当中也发现,虽然媒介信息中矛盾尖锐、热点纷呈,但即便如此,网络舆论运动依然呈现出一种类似波浪运动的特征,在持续数月的媒介关注之下,受众的情绪与兴趣也如同波浪一样,一旦没有新的信息刺激,受众兴趣就急剧衰减。因而,舆论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起伏特征,随着新的舆论热点的加入,旧的记忆信息随即迅速回落,紧接着是新一轮的起伏。在新媒体信息周期的研究中更有惊人的发现,当新媒体信息发布后,其效用价值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达到最大值,然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渐衰减,趋近于零,而这个较短时间平均不到两小时。 总之,三组研究都从不同侧面证明,媒介的浅层记忆周期与受众兴趣的衰减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媒介可以人为的调控受众浅层记忆的关注时长,但是没有新信息的介入,在经历了短期关注之后,受众兴趣的转移或更替仍然直接导致媒介寻求新的热点。随着新媒体的介入、碎片化传播方式的使用、信息干扰和快速更新,使得媒介的浅层记忆周期变得越发短促。 第四,经济政治的影响因素。没有一个媒介系统可以脱离经济、政治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独立运作。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的主要。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制定体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另外,媒介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有时可能还跟不上媒体人的变化与流动,在媒体液体化的大背景下,媒体员工的较高流动性和媒介系统年轻化的趋势已使得媒介深层记忆的保存与调用阻碍重重,新员工总是无法完全了解过去记录下的一切。媒介对于自身记忆资源的忽视和媒介深层记忆责任感的缺失,也使媒介深层记忆在物质层面陷入了一种极为低效的互动状态。 与物质层面的深层记忆不同,精神层面的深层记忆所存放的不只是事实,还是一个认识与理解的空间。媒介中大量零散的浅层记忆经过积累逐渐上升成为经验,而经验又进一步上升成为理论,进而逐步形成在精神层面上对媒介浅层记忆运作机制的有意识引导。从20世纪20年代初,布莱耶、哈里.F.哈林顿、格兰特.M.海德、M.莱尔斯.斯潘塞等人开始编写第一批新闻学教材以来,媒介这种有意识的专业化教育已经开展了近百年,这也说明有组织、有意识的采访写作指导对于新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