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篇日记.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喀什篇日记

喀什篇日记 新疆地方课程历史回顾篇“重走陆上丝绸之路”系列之第5课十字路 口的“吐喀什”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 【教 师】方婧 【课 时】1课时(40分钟) 【课 型】新课讲授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重点】喀什是维吾尔族文化的起源地 【教学难点】喀什是丝绸之路上的交汇地与它今日的繁华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生,使学生简要了解喀什的历史沿革和重要地位,知道喀什几个名迹的历史概况,包括大巴扎、高台民居、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同时通过对喀什整体文化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喀什是维吾尔族文化的起源地。着重培养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图片、声音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观察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逻辑分析问题能力;鼓励学生亲自讲述维吾尔族的文化,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透过喀什走进维吾尔族的文化,促进各族学生间的文化、感情交流融合。透过对自己家乡厚重的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对家乡的文化和历史产生荣誉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对各种名迹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新疆的文化源远流长、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丝路上的城市,古代叫疏勒,后来改名为“玉石集中之地”,它就是古时的喀什噶尔,今天被称为十字路口上的喀什。为什么说是十字路口上的喀什? 讲授新课 一.十字路口上的喀什 丝路上的所有城市中,喀什是最大、最繁华的,也是最有传奇色彩和诗意的。中国的现代学者们把它看做丝绸之路的一个终点(国内段),也是一个起点(国外段),把它看做世界商业文明史上一块巍峨的丰碑。 无论哪个时期,喀什始终是北线(中线)和南线的交会处,它是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对于那些穿越了沙漠、翻越了帕米尔高原的商队,喀什都是一个绝佳的修整所在。”喀什本地的新疆文史学者刘学杰告诉我们。更重要的是,东西往来的商人在这片绿洲上可以交换双方的货物。“没有哪一件货物是一口气运到长安或罗马的。”在沿丝绸之路的一系列城市中,这些货物如同接力一般进行交换、集中,重新上路。而其中,喀什是最大的集散地。 另一方面,喀什不仅是地理的十字路口,更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会聚的舞台。喀什噶尔——本地人读的时候如同喉咙里打了一个结。在突厥语中,“喀什”是“玉石”之意,而“噶尔”则是古代塞种人语言中的“地区”、“邦国”之 意(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因此“喀什噶尔”被解释为“玉石之国”或“玉石集中的地方”。喀什本地并不产玉石,但是周边的和田是和田玉的重要产地,喀什可能是玉石交易的地方。 在这条民族走廊上,很多民族如同大漠里的沙丘,随风来去。那些操持多种语言的人们(如塞种人、粟特人、吐火罗人等等)竟也奇迹般消失了。今天喀什以南帕米尔高原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按照人类学家的分析,塔吉克族可能是古代塞种人的唯一后裔,他们都属于印欧语系的东伊朗语族。喀什以西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这是另一操突厥语系的古老民族——柯尔克孜族的聚集区。 据2005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在新疆共居住着47个民族,喀什的民族成分达到33个。 二.喀什的地理简况 喀什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临喀喇昆仑山,西靠帕米尔高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中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分为老城和新城。 喀什是新疆首个列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 郭小川曾说,不进天山,不知新疆如此人强马壮;不走南疆,不知新疆如此天高地广;不到喀什,不知新疆如此源远流长。甚至民间还流传,不到喀什,就没到过新疆。 三.喀什历史回顾 公元前128年,从大月氏返回的西汉特使张骞来到了喀什(当时称为疏勒国)。他很惊奇地发现,当时疏勒城居然同中原的城镇一样,有很像样的街道和店铺。张骞的见闻被写进了《汉书·西域传》,这也是喀什第一次进入中华文明的视野。 喀什及其周围在两汉史籍中都称为“疏勒”,是当时西域36国之一。目前喀什南面还有一个疏勒县,但当初疏勒国的旧址仍旧是个谜。刘学杰告诉我们,疏勒的旧址应该在目前城市的东北方向40~50公里处。在《汉书·西域传》中,整个天山南北只有“疏勒国”条文内,赫然记载着“有市列”(有商贸街市)。 根据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教授潘守永的研究,这座城市在唐代文献中称为“伽师城”,城东有了一座汉人建设的城。用“喀什噶尔”取代“疏勒”,一般认为是在宋、元以后。清道光八年(1828年),在旧城东南10公里处建一座新城,作为驻喀官署与满汉军民驻地,于是就有了喀什噶尔旧城(回城)与喀什噶尔新城(汉城,今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