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为人生”一派的作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是“为人生”一派的作家.doc

我是“为人生”一派的作家   俞胜:1971年出生,安徽桐城人,科学技术哲学硕士。业余写作者,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城里的月亮》等。作品入选多家文学选本。曾获省部级文学奖项多次。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市作协会员。《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艺评论》等报刊有关于其小说创作情况的介绍。   梁帅:俞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北方文学》,据我所知,您是安徽人,但对北方是不陌生的,因为您的爱人就是北方人,您经常陪媳妇回娘家吧,对黑土地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印象?   俞胜:帅哥好(习惯这样称呼你了),我爱人是黑龙江虎林人,所以黑龙江我常去,还计划今年夏天去一次。这片土地宽广肥沃,老百姓勤劳肯干、朴实善良。前几天,我听了甘南县兴十四村党委书记作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报告。知道了兴十四村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成为全国首个家家都拥有彩电的村。又佩服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身上具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情怀。这真是一片异彩纷呈的土地。   梁帅:著名作家梁晓声曾写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黑龙江这片土地总给人一种辽阔神秘、豪爽野性等感觉,你个人是一种什么感觉?   俞胜:没有真正接触过东北作家或者对东北作家了解得不多之前,可能会片面地认为,黑土地文化缺少中原文化的悠久与厚重,也缺少江南文化的细腻与精巧。这片土地上产生的文学,只有野性与力度,博大与冷峻。不可否认,地域特色会给这片土地上作家的作品打下深深烙印。记得曾经采访迟子建老师时,她说,“我被大自然的风雪鞭打快半个世纪了,所以遭遇文学的寒流时,筋骨会强健。我对文学的追求,这种坚定,应该与这种成长环境有关。”我觉得这种地域的烙印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譬如迟子建老师说的坚定与淡定。新时期以来,你多读一些东北作家的作品,就会发现以迟子建为代表的东北作家,温婉细腻精巧的才情连一些南方的作家也叹服。这片文学花园也是五彩缤纷的。   梁帅:您的作品中,有写过黑土地上的事情吗?   俞胜:我在南方的乡村长大,后来到东北的都市(大连)学习和生活,现在生活在北京。那么,南方的乡村和东北的都市都成了我的故乡。在一个作家的文字里,对故乡总是有一种浓厚的情结。我的作品中就常常出现大连这座城市的影子,譬如中篇小说《水乳交融》《我在学报当编辑》等等就是如此。我还写过一些关于东北的游记,还有一些关于东北风俗习惯的文字。最近手头一个正在修改的长篇,尝试以北方的乡村和哈尔滨市为背景。   梁帅:好啊,非常期待看到你的这部以哈尔滨为城市背景的长篇,希望从你的视野中,看到一个独特的哈尔滨。   俞胜:在风俗习惯方面,南北方的差异比较大,以一个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南方人的眼光来重新打量这片土地,可能会有不少审美上的趣味,希望到时能引起北方读者的关注。   梁帅:您在主流媒体做过编辑记者,后来又到了《中国作家》杂志社,想必是您心中的文学梦驱动的吧。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自己的文学界的呢?   俞胜:兴趣决定命运,我从小就爱好文学。首先,我是安徽桐城人,我的家乡文风浓厚,我父亲就是一名乡下的文人,他已去世十年了,乡村里的人对文人都很尊重。上小学时,我在文学上就似乎表现出一些天赋,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凡是我写的作文,都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阅读。语文老师姓宋,现在心里对他还是充满了感激。   其次,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生人,农村出身的孩子,那个时候除了爱好文学外,爱好别的艺术似乎也不太现实,乡村小学里连把吉他都没有。我1978年上学,上了两三年,能读懂文学书籍了,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了。这个时候恰逢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最辉煌的时期,那时候可能像我这样做文学梦的人有许多。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梦醒了,有的人不再做文学梦了,而有的人一直固执地以为梦能够开出花来的。我是属于后者,但我的文学道路并不顺畅,那些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也不能脱俗。所以对文学爱好归爱好,并没有浸淫其中。   梁帅:走文学这条道路,开始比较容易些,天赋和基础,很容易让人上道,但万事贵在坚持,能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的人,都是我非常敬佩的人。   俞胜:我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练笔。主要写散文和小小说,多在报纸上或非纯文学类杂志的副刊上发表。在《大连晚报》上发表的第一篇小散文――《校园里的塑像》,1999年的时候,获得了大连市建国五十周年散文、报告文学优秀奖。1999年另有散文入选《青年文摘》。   真正醉心于文学创作已到2008年了,那时候在新华网做编辑。2008年《山花》第一期开设了“未名作家”一栏,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当我来到霞村的时候》,这是我在纯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小说。   初尝收获的喜悦,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但在媒体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时间多是碎片化的,心境也非常浮躁,沉不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觉得还是把工作和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