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者保护困境及对策.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融消費者保护困境及对策

厦门大学法学院2012年至2013年第一学期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姓名:廖子浩 学号:12920112200159 院系:法学院法学系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困境原因及对策 厦门大学法学院 廖子浩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确是对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内情”不得而知。相对于中国而言,国外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问题较为重视,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金融消费保护困境的原因来对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金融消费 权益保护 保护困境原因 立法建议 一、金融消费者保护缘由 金融消费者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者,其权益保护值得重视,同时鉴于我国当前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状况(我国现行立法在金融保护者方面存在两个层次:一是以《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劵法》、《保险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为核心的法律,其中涉及金融保护的内容;二是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督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规定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明确目标,没有将金融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忽视金融消费者整体的交易弱势地位;各监管机构的规章制度缺乏协调,甚至冲突;现行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原则性太强导致实际上处理时难以裁量或自由裁量余地过大的尴尬。),我们有必要对金融消费者进行特殊的保护: (1)、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哲学分析 自然法学的价值目标是对正义的追求,法作为一种最具有权威性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当然也应将实现正义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 (2)、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社会学分析 在复杂的社会中,人们都属于一定的群体,而群体中生活的人们具有“排他性”即竞争的本能,任何合作过程都伴随与之相对立的冲突过程,社会本身就是包含着合作与冲突,吸引与排斥等矛盾的同一体。 (3)、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消费者权益是基于契约的一种权利安排,现代契约理论将市场的交易双方视为“契约人”。“契约人”是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在交易中由于交易者无法全面获知交易信息,使得其对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无法完全预期,所以契约人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困境原因 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为何屡受“隐蔽性”侵犯而无从维权,哑巴吃黄连的消费者是如何走向天平的弱势一方的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数据分析(该数据分析来自于笔者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与队友一起合作得来): 1.假如存在以上情况(指您在金融消费机构中利益受损),您会怎么做(可多选): A.忽视 B.自认倒霉 C.跟别人抱怨 D.选择另外的银行 E.放弃办理该种业务 F.寻找法律途径解决 G.找有关部门解决 H.找媒体曝光 I.无从知晓权益是否受到侵害 J.其他途径 数据统计: 选项 A B C D E F G H I J 13 148 158 235 292 181 147 150 47 153 19 (数据分析:经过采样分析,我们发现,当遇到一些我们无法接受的银行收费时,选择和别人抱怨、选择其他的银行、放弃办理该业务的人占了约50%,占据将近一半的比例。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银行收费不关注,也说明了银行收费项目的不完全公开。大约有10%的人选择了忽视这个问题,可以说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利益被侵害,因而也就没有去维权的意识或者说自己的一种消费维权观念的缺乏。自认倒霉的消费者也占据了10%的比例,由此可观,面对权益受损,消费者并没有敢于拿起“武器”去维护自身权益的勇气,也反映出金融消费者对银行收费的不了解。选择依靠法律途径去维护自己权益的金融消费者只占据10%,找有关部门解决的金融消费者也是占据10%,找媒体曝光的金融消费者占据3%,这一小小的比例更进一步的说明了金融消费者不善于运用法律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有10%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权益是否收到了侵害,忽视这一收费项目的消费者,很少一些人会选择依靠法律途径或者找有关部门解决这个问题,这也就间接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