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和出汗
文学和出汗
文学和出汗
教学目的
1.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认清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虚伪性。
2.使学生理解杂文驳论方法学习鲁迅的驳论方法和讽刺艺术。
3.通过对课文中选用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语言训练,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想
1.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文字可能有些障碍,教学中应适当介绍课文写作的背景,再者让学生先粗略地整理写作思路、文章结构层次,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整体性认识后,再逐段精读、分析。这样,文字上的障碍比较容易疏通。可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提示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了解这篇杂文所选用的论据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如“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远不变的人性罢”等。
2.这篇杂文结构严谨,推理严密,教学中可进行一些逻辑推理的剖析,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学中可引导学比较几篇杂文的异同,从而认识鲁迅杂文的特色,了解杂文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教时
学新课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中学阶级,学习了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拿来主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杂文,请大家回忆并综合一下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回答,明确:鲁迅的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文,其特点:针砭时弊,有感而发;语言精炼、幽默,讽刺辛辣;说理形象。风格、特点体现在具体的文章中,现在我们学习鲁迅另一篇杂文代表作。
二、指导预习《文学和出汗》
在预习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注意有关写作时代的提示和注释:“预习提示”说,《文学和出汗》是鲁迅1927年为批驳梁实秋所鼓吹的“人性论”文学观而写的;注指出,梁实秋在1926年10月27、28日《晨报副刊》发表《文学批评辩》一文,宣扬“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的作品之基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斗争很激烈。在文化战线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得到广泛传播,左翼文艺运动在逐渐兴起。这期间,“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梁实秋陆续发表了《文学批评辩》、《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系统地宣扬“人性论”,鼓吹文学应当写“普遍的”“永久不变的人性”,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否定文学的阶级性,妄图阻挠和破坏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和发展。鲁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陆续写了《文学和出汗》、《“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战斗性极强的杂文,批驳了对方的观点,捍卫了新生的成长中的革命文学,也推动了革命文学运动的理论建设和正确发展。
2.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某些难理解的文字可以暂时跳过去。这篇驳论性杂文批驳什么?要明确梁实秋的观点是什么,他的论据是什么;接下来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批驳?先批驳什么?后批驳什么?最后怎样总结。顺着这个思路梳理课文思想内容,编写课文结构提纲。
查词典,弄清下列词义及加黑字的读音:
弱不禁风,身体瘦弱得连风也禁受不住。
岌岌乎殆哉:十分危险的意思。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痉挛:肌肉不自主地剧烈收缩。
三、研习新课
1.理清思路,弄清课文结构层次:
课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可分三部分:
2.逐段精读,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
提问:敌论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为什么不加引号?学生回答,明确:这一段共两句话。第一句摆出敌论论点,意思有两层:一是文学当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二是倘不如此“便不久长”。第二句摆出敌论论据,意思也有两层:一谓英国莎士比亚等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二谓其余的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就都灭亡了。鲁迅是用自己的话概述梁实秋文章的意思,属间接引用,这样,行文“紧凑”“集中”,突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使读者一目了然。
提问:摆出批驳的靶子时,为什么不点梁实秋的名字而称“上海的教授”?学生讨论,明确:一是“人性论”是当时梁实秋所鼓吹的主要观点,读者一看就知道指谁,同时宣扬“人性论”者不单是梁实秋一个人,这里既是实指,又是泛指,有“之流”的作用;二是突出了两种观点、两种思想的斗争,而不是人际间争斗;三是意在讽刺堂堂“上海”的大学“教授”竟出如此荒唐之言。
提问:这段末尾的“云”字怎样理解?明确:“云”在这里是语末助词,有“如此这般”、“据说如此”的意思,表明上文是间接引用,概述大意。
第二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批驳敌论论据;第二层次批驳敌论论点。
提问:第一层次怎样批驳敌论论据的?“莫非……沟通……文学论欤”是什么句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报告制度.pptx
- SY-T 5051-2009 钻具稳定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pdf VIP
- 22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docx
- 模板支架验收记录表.doc
- 标准个人租房合同模板.pdf VIP
- 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全一册)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小学劳动教育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维修凳子》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简易呼吸球囊.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