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应用_5.doc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例的应用_5

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教学例1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千米.? = 2 =140×5 =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教学例2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70×5÷4 =350÷4 =87.5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4 =70×5 =87.5? 答:每小时需要行驶87.5千米.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三、课堂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 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 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3.某种型号的钢滚珠,3个重22.5克,现有一些这种型号的滚珠,共重945千克,一共有多少个?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全面应用,使学生加深了正、反比例意义的认识。 在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理解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感到正、反比例关系就在自己的身边。 探究活动 鱼池有多少条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活动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