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1. 生物群落的定义及其内涵2. 植物群落学的概念3. 植物群落学的发展简史4. 群落的基本特征5. 群落的性质 1. 生物群落的定义及其内涵 1.1890年,丹麦植物学家E.Warming出版了其经典著作《植物生态学》,副标题为“植物群落研究引论”。 2. 1908年俄国对植物群落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并形成一门以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植物学(植物群落学的同义语)。 动物学家也注意到不同动物种群的群聚现象: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 E.P.Odum(1957)在他的《生态学基础》一书中,对这一定义做了补充,他认为除种类组成与外貌一致外,生物群落还“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格局”,“它是一个结构单元”,“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 生物群落可定义为: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2. 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的概念 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Phytocommunity,Plant community ):由瑞士学者H.Gams于1918年《植被研究的主要问题》中提出,是关于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同义语有: 地植物学(Geobotany):1866年,A.Griesbach,德国,植物地理学;Ф.И.Рупрехт,俄罗斯学者,仅指植物地理学中关于种的分布式及植物区系发展的研究。 植物社会学(Phytosociology,Plant sociology):波兰И.П.Кaчсний和俄罗斯学者П.Н.Крылов分别于1896、1898提出,认为是本门学科最合适的名称,也是国际文献中最固定的名称。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瑞士学者С.Schroter 1902年提出,1909年被第三届国际植物学会已采用为本学科的名称。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Phytoecology):E.Warming丹麦人,1909提出,后来演化为狭义的指:个体生态学,广义上指:个体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植物群落(Phytocoenosium,Phytocommunity,Plant community) : 是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的生境条件下所构成的一个总体,在一个植物群落内,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并形成一个特有的内部环境或植物环境。如森林、草地、农田等。植被(Vegetation):植物的覆被,指地球表面的活的植物覆盖。一个地区的植被是该地区所有植物群落的总和,是由一个或多个植物群落组成的。 植物群落的研究对象:植物群落及由植物群落所构 成的植被。通常分为: 自然植被(Natural vegetation)/野生植被 (Field—vegetation) 人工植被(artificial vegetation)/栽培植被(cultivated vegetation) 植物群落学的内容范畴:结构:种类组成、种群特性、外貌、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群落形态学Synmorphology)。生态:群落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内部环境或植被环境,群落内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动态:群落的形成、运动与变化群落的演替(群落动态学Syndynamics,群落演替学Syngenetics)。分类:群落分类的原则、单位与系统,群落的命名(群落分类学Syntaxonomy,Synsystematics)。分布:群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分区(群落分布学Syhchorology 群落地理学Syngeography)。 植物群落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深入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生态、分类、及其在地球上分布等规律。 农业、牧业、林业等的必要的理论基础。 土壤利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是各种自然规划、经济规划的必要的理论依据,在防风、防旱、防洪、防寒、防沙、改良土壤、绿化及美学教育方面有重要意义。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由于各地自然条件、植物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在各地有所不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主要有: 北欧学派(Uppsala学派):由瑞典Uppsala大学的R.Sernauder所创建,继承人为G.E.DuRietz。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法瑞学派(又称Brau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