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2李春玲中國中产阶级的增长及其现状
中国中产阶级的增长及其现状
李春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经济改革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尤其自本世纪开始以来,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中产人群,虽然人们对于中产人群的数量和构成以及是否形成了一个阶级或阶层等问题还有争论,但不论是学者专家、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还是普通的社会公众,都不怀疑这一群体的存在,并且乐观地预期这一群体在未来的数年里的增长势头。尤其是最近三、四年期间,有关中产阶级的话题成为中国社会公众舆论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特别是社会分层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不过,尽管有关中产阶级问题的讨论很多,但是对这一群体的专门研究或深入分析并不多,总体而言,对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们还只是处在收集资料和了解基本情况的阶段。一方面,中国中产阶级刚刚兴起,其群体特征或阶级特性还在形成中,研究者们难以确定中产阶级的明确定义(谁是中产阶级),也难以描述中产阶级的确定特征(中产阶级是什么样的);另一方面,近年来这一群体的发展极为迅猛,研究者的调查研究工作往往赶不上实际状况的发展变化。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还是要了解这一群体的基本情况,本文利用已有调查数据资料,试图对中国中产阶级的基本状况做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作者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中产阶级的现状:1)数量规模及增长速度;2)收入和消费;3)社会政治态度。
本文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多种渠道。1)国家统计局收集的人口普查数据(1982;1990;2000)和1%人口抽样数据(2005);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收集的中国城市家庭户收入调查(1988;1995;2002),样本规模分别为31827、21696和20632;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收集的社会结构变迁及国情调查(GSS)全国抽样调查数据(2001;2006),样本规模分别为6193和7061;4)北京市中产阶级调查(2007),样本规模为450;5)约500个个案访谈资料。
本文在分析中产阶级的收入和消费特征及社会政治态度时所采用的阶级分类框架是由萧新煌(Hsin-Huang Michael Hsiao)和苏耀昌(Alvin Y. So)在EAMC项目(东亚中产阶级比较研究)中提出的六分类框架(Hisao,1999,P.9)——企业主阶级、新中产阶级、老中产阶级、边缘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本文重点关注的是新中产阶级。同时,作者根据各类调查数据所提供的信息的差异和局限,也采用一些别的分类方法作为辅助性的分析。
一、中产阶级的数量规模及增长速度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到底有多少人是中产阶级?这一问题是目前中国中产阶级研究中讨论最多也是争论最大的问题,而不同的中产阶级概念定义和划分指标所估计出的数字差异很大。
1、对中产阶级数据规模的各种估计
表1列出了近年来研究者估计的中产阶级数量和选择的划分指标。从表1显示的情况来看,社会学家在选择划分中产阶级的指标上较为接近,主要的指标是职业、收入、文化水平、消费和主观认同等,但依据这些划分指标估计的中产阶级数量差异很大,所估计出的全国范围的中产阶级比例从3.1%到25%,城市中产阶级比例从8%到48.5%。一般来说,主观估计的中产阶级比例较高,这可能是由于人们主观上强烈感受到当前中国中产阶层在迅速崛起。另外,采用单一指标——特别是职业标准——分类中产阶级,其比例估计较高,而以多元指标来估计的比例则较低。不过,其中几个数据质量较高和估计方法较精细的比例估计比较接近(李培林,2006;牛津分析,2003;李春玲,2001;周晓虹,2001),这几个数据估计结果是,从全国范围来看,中产阶级所占比例在4%-5%之间;在城市,中产阶级所占比例大约在10%左右;在大城市,中产阶级所占比例大约在12%-15%之间。这样的估计比例可能较符合公众心目中的中产阶级数量规模,不过,最近两、三年中产阶级的数量应该有明显增长,实际比例应该会高于上述估计。
表1 中产阶级比例估计及划分标准
年代 著者 论著发表处 全国
中产阶级比例 城市
中产阶级比例 划分指标 调查数据及估计方法 1997 张建明 洪大用 等 “中国城市中间阶层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第5期 — 48.5%(北京市) 社会经济指数(文化水平、收入和职业) 北京市抽样调查,数据统计估计 1999 陆学艺 “社科院学者称2020年中国人三分之一是“中产” 肖文涛 “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20%-25% — 收入及家庭金融资产 无调查数据,
主观估计 2001 周晓虹 “中国中产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