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農民消费综合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農民消费综合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农民消费综合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原文出处】经济科学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101 【原刊页号】23~33 【分 类 号】F2 【分 类 名】农业经济研究 【复印期号】201007 【英文标题】Construction and Empirical Test of the Synthetical Model for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民收入性质影响消费率的理论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7BJY125.。 【作 者】徐会奇/李辉/王健宇 【作者简介】徐会奇,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李辉,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王健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102 【内容提要】目前的农民消费模型大都是基于某一特定视角展开,很好地说明了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效果,然而,将各类影响因素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为了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综合影响,揭示农民消费行为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包含过度敏感性、消费短视、消费惯性和主观性等特征的综合模型,并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对我国多因素影响下的农民消费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 【摘 要 题】收入与消费 【关 键 词】农民消费/消费惯性/短视消费/不确定性/有限理性 【正 文】 ????一、消费决策理论的研究动态及评述 ????消费理论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在西方消费理论研究框架中,确定性消费理论以M·弗里德曼(Friedman M.,1957)的持久性收入假说(PIH)和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Ando,1963)的生命周期假说(LCH)最具代表性,该理论认为消费者能够熨平一生中的消费波动,将个人财富均匀地分配在生命中每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即个人消费不以当期收入为基准,而是由消费者一生的劳动收入和初始财富决定。LC-PIH(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理论因为没有考虑到未来不确定性事件对消费的影响,故对现实消费行为没有很强的解释力。于是,企图修正和拓展LC-PIH假说的不确定性消费理论逐渐得到发展。其中,霍尔(Hall,1978)首次将不确定性和理性预期引入LC-PIH假说,并在二次效用函数之下推导出家庭消费遵循随机游走模型,为后续大量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并且,在Hall之后发展起来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假说、过度敏感性理论(Flavin,1981)以及坎贝尔、曼昆(Campbell,Mankiw,1991)的λ理论均将不确定性因素视为研究消费决策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不确定性消费理论在分析消费决策问题,尤其是在分析消费者跨期最优消费决策时,大都以指数函数的折现形式来表示消费者偏好一致性的理论假设,然而,大量的心理研究和经验观察都表明,消费者的偏好是经常改变的,如艾因斯莱(Ainslie,1992)研究认为: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由于短视行为的存在,更看重近期内的效用,即长期内贴现因子会低于短期内的贴现因子,从而导致消费偏好随时间不断改变,进而导致消费决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消费偏好改变下发展起来的消费惯性理论和消费短视理论显然将不确定性消费理论的研究框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如表1所示,国内大量学者已从多个视角对居民消费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且随着研究视角侧重点的不同,学者们所考虑影响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也各有异同。比如,消费惯性研究视角下的学者(如雷钦礼、贺京同、杭斌)将前期消费因素作为解释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利用其他研究视角解释居民消费行为的学者(如孙凤、胡坚、宋冬林)却对前期消费因素未做考虑。由此一来,仅用影响居民消费的部分因素去解释整体居民消费行为难免会产生以下两种结果:其一,对同一问题的研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如,孙凤(2001)运用误差修正模型证实了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万广华(2003)利用农户观察数据验证了农民进行消费决策时面临显著的流动性约束,然而,宋冬林、金晓彤、刘金叶(2003)则认为居民完全可以利用储蓄去平滑当前的消费而不是依靠借贷,即居民消费并不存在即期的流动性约束。这种研究结果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研究方法的异同所致,但是学者们考虑主要影响因素的异同似乎更有说服力。其二,同一消费特性在影响居民消费决策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例如,就消费惯性这一消费特性而言,雷钦礼(2003)、贺京同等(2007)和杭斌(2009)对消费惯性系数,即前期消费因素对当前消费决策影响程度的估计结果分别为:0.9825(农村)、0.2~0.3(城镇)和0.4265(农村)。同是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