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13測定常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学生实验)
10.1 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共3+1课时)
第3课时 学生实验一
测定常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
[设计思想]
定量实验涉及实验原理、数据处理、操作名称、实验仪器、待测量确定以及误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测定常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习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的使用方法,数据记录与处理的方法,体会定量实验的价值。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操作体验上,教师主要通过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操作;认识定量实验总是要测定某个量(“待测量”)而开展的,而“待测量”一般无法直接测定,对它的测量通常根据某化学原理,并在限定实验条件下,通过测量某种可以直接测量的关系量(即“可测量”),利用两者间关系计算而得;纠正不合理的操作方法与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的操作技能(B)。
(2)数据记录与处理的技能(B)。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定常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实验,认识排水量气法测量气体体积,以及根据排出的水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的方法。
(2)明白定量实验必须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以及重复测量可提高实验精确度的方法。
(3)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运用分析、图表、计算等处理,经历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气密性检查、重复测量等操作,体验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气体摩尔体积测定
2.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运用分析、图表、计算等处理
三.教学用品
药品:Mg、稀H2SO4 、H2O
媒体:化学实验室(二人一组)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引入:我们讨论设计了测定常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方法。
学生交流:回忆测定常温下1mol氢气体积的实验原理?并思考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需要那些实验用品?测定常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实验有那些操作步骤?
实验操作:测定常温下1mol氢气体积的实验操作。
巡视指导:1.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为什么用砂皮檫镁带? 3.称取多少克镁带?4.储气瓶中加品红是为什么?5.稀硫酸为什么要稍过量?6.如何记录数据与处理数据?7.那些操作会引起误差?
师生交流:可能造成误差:镁带中含有铝杂质装置漏气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有除尽镁带中含有与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四、操作步骤
倾听。
思考、交流。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常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实验,学习定量实验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Mg+H2SO4MgSO4+H2可以计算出一定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镁带,然后称取镁带可以测量氢气排出的液体的体积,间接地计算出氢气的体积。???????V(排)-V(H2SO4)
Vm=————————×M(镁)
m(镁)计算出 mol氢气的体积,
[提问]哪些操作会引起误差?
[板书]
六.误差分析
回答:
1.记录实验时室内温度和压强;
2.连接好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0mL2mol/L硫酸
5.镁条反应完后再静置3~5分钟,使容器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
6.读出液体量瓶内气体的体积数
7.再做一次
8.计算
9.误差分析误差:
镁带中含有铝杂质装置漏气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有除尽镁带中含有与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初步认识一些不确当的操作对试验的影响。感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2.主要板书
学生实验一 测定常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四、操作步骤
五、实验记录
六、误差分析
3.相关连接
六.教学反思
通过测定常温下1摩尔氢气的体积实验,学生学会了电子天平、重复测量等实验操作,
体会定量实验的价值。体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由于本节课是在实验室里,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观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引入(复习目的与原理)
归纳小结
师生交流
完成报告
文档评论(0)